分享

李一氓||再谈潘汉年

 昵称52576270 2023-09-21

潘汉年冤案的发生,是我党的历史悲剧。虽然,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定论,只是这定论来得太迟,潘汉年只能笑在九泉了!潘汉年案,李一氓一直牵挂于心,每每念及,总会唏嘘,1984年李一氓与廖梦醒同住医院,共话往事,作诗一首怀念老友汉年。

偶入医院,病榻适当梦醒之邻室,共话香港旧事,

并及汉年,相与欷歔

李一氓

一九八四,北京

梦寻旧事满香江,

病榻逢邻叹欲长。

苒苒京华都老去,

潇湘魂断吊潘郎。

1986年李一氓为《潘汉年文集》作序(陈子善、王自立编,花城出版社出版)李一氓满怀深情,以独特的视角赞扬潘汉年在党的文化工作、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所作的贡献,表达对潘汉年夫人董慧深深的敬意和遗憾,直到董慧1979年去世,也没等到对潘汉年的平反。

潘汉年没有儿女,是夫人董慧始终伴陪左右,让他在黑暗的生活中有了一丝慰藉。董慧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其父是爱国银行家,董慧因共同的理想追求,不仅成为隐蔽战线上一名忠诚的战士,也与潘汉年成为一对情投意合的红色情侣。患难见真情,在漫长的困境中,董慧无怨无悔,炽情挚爱,感人至深。

图片

潘汉年与董慧







继续



《潘汉年文集》序(节选)

李一氓

(1986年)

今天我们知道的潘汉年,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家,因为文学对他一生的历史命运并不是很重要的。但他早年曾投身于这一事业。如在绍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的《觉悟》中,在张东荪主编的《时事新报》的《学灯》中,曾发表诗作。后来又在南昌编国民革命军的《革命军日报》。后来又从创造社编《ALL》、编《幻洲》的《十字街头》,及主编《战线》,在这些刊物中发表大量诗歌、小说、 杂文等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后来又在上海写过不少篇有关中外时事的政论。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明确的看出他的思想性,赤忱的歌颂中国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事实是历史命运已选定他作为和文学家不大一样的政治活动家,而悲剧亦就在于此。因为历史的偶然性的出轨 使他不能完成他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的完整的生命,只能流星似的,一闪而过了。

就汉年来说,虽然他不以诗名,不以小说名,不以文艺评论名,但他确有文学家的气质。不然,这些诗,这些小说,这些文艺评论和政论,也就写不出来了。

凭这个气质,他能够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受党的委托,从事上海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凭这个气质,他能够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党的委托,从事广泛的知识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凭这个气质,受党的委托,他能够在政治、军事各方面开展有利于争取抗日反蒋的联络活动。虽然三种工作的性质极不相同,但在汉年却是一回事。有那么一股才气,那么一股文采, 他能够和做诗、写小说、写文评和政论那样,把这些工作,组成和谐的韵律、委婉的情节和严正的议论,收到明显的效果。特别在抗日战争中,就凭这个气质,才华横溢,使他的政治艺术达到了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境界。

............

 董慧同志故世时,其所在单位,以其并无政治问题,而但为“伴监”(守着汉年了其余生)的“犯属”(“犯人”潘汉年之家属), 特草草为她开一追悼会,花圈上题“董慧女士”。这真值得苦笑。“伴监”、“犯属”两词是司法界的新发明,似应在《法律词典》中新列两目。至于小董之来自香港,而未称之为“董慧小姐”已算很照顾了。现在不少大陆女士,多方营谋,以去香港当小姐为荣。而此真正的香港小姐,乃不顾亲属劝诱,反以“伴监”、“犯属”资格,安心立命,至死不悔 ,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岂止一个“女士”!实属我党模范党员!董慧“同志”之称,当之何愧!

.............

图片

李一氓为纪念潘汉年、董慧文集《零落成泥香如故》题签

链接:李一氓||怀念潘汉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