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龄老人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之清醒镇静术

 麻醉MG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邛崃市第二人民医院 胥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在老年人群中,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而无痛胃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我院近两年来60多例高龄老人无痛胃肠镜检查,认为实施清醒镇静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一、为老人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有哪些风险呢?

1.血流动力学改变: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各个器官都会出现功能退行性变,对于麻醉药物比较敏感。在全麻以及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低血压的现象,患者的心率会减慢,容易诱发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

2.术后苏醒延迟:老年人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较慢,如果进行全麻手术,麻醉药物代谢缓慢,容易引起麻醉药蓄积,从而出现术后苏醒延迟的现象,对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3.使合并症加重: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会合并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肺气肿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传统全麻用药,可能会诱发或者加重已有的合并症,从而造成脑出血以及脑梗心梗等。术中以及术后容易产生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出现持续低氧血症,造成呼吸功能障碍。

二、清醒镇静术:

清醒镇静术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使治疗得以完成的技术,在此过程中仍可同患者进行交流,例如镇静过程中患者仍能遵嘱反应。

清醒镇静能使原本不舒服的检查治疗操作变得更易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适用于内镜检查。一般来说,人们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对未知的情况感到恐惧,尤其是当置镜时对咽后壁的刺激时的难以忍受的感觉是非常恐惧的。

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31%的要做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感到紧张或极度紧张,其程度强烈到使74%的患者要尽可能地延长预约做检查的时间。加强交流和沟通以及营造内镜室轻松的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但引起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并且与性别,年龄无关。

三、清醒镇静麻醉的具体实施:

1.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符合清醒镇静术的条件,大多ASA分级在3级及以上,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

2.常用麻醉方案:病人咽部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充分表面麻醉,这点尤其重要,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和芬太尼0.05mg或舒芬太尼3-5ug或瑞芬太尼20ug左右。3-5分钟后到麻醉效果,检查中根据病人反应情况适当追加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维持患者在清醒镇静状态。现有报道使用右美托咪啶注射液镇静完成检查的,这里暂时不谈。

3.麻醉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4.检查过程:在患者清醒镇静状态下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可自主呼吸,配合检查,无需气管插管。

5.麻醉恢复:术毕,停止输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等,患者送恢复室,逐渐苏醒。

四、清醒镇静术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高:清醒镇静术减少了传统不插管全麻的风险,降低了呼吸和循环抑制的发生率。

2.患者舒适度高:患者在清醒镇静状态下,可自主呼吸,减轻因插管检查引起的咽喉部不适及恐惧心理。

3.术后恢复快:清醒镇静术后,患者可迅速恢复,缩短了在院时间。

五、总结

通常情况下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0.75ng/kg静注,用于轻度镇静效果良好,病人舒适,麻醉平稳,能起到完善麻醉效果的作用。镇静高峰期为用药后3~15分,50%以上的病人会出现短暂睡眠,但极易患醒,仅有7%以下病人强刺激才能唤醒。30分钟后半数以上病人完全清醒,应答自如。但仍有明显镇静效果,极少有焦虑躁动,且对术前情况多有遗忘。呼吸抑制发生率虽不高,但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将药物稀释10ml以上,缓慢滴注,两药分别使用,间隔2~3分钟是预防措施,呼吸抑制的高危期是用药最初15分钟。

对于高龄老人无痛胃肠镜检查,清醒镇静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在实施麻醉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