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残障斯诺克带到中国,希望在8500万特殊群体的世界掀起波澜

 着陆TouchBase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9月10日,2023年WDBS上海市残疾人斯诺克邀请赛开杆,有40余名残疾运动员同场竞技,这也是中国首届官方参与的残疾人斯诺克比赛。

中国残联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残障者总数超过8500万,占到中国全部人口的6%。这意味着平均每16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残障人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看到他们的足迹。

横跨在残障融合面前的两座大山,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就业。

事实上,残障并不代表绝对缺陷或异常,而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体现。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主张,融合的社会,并不关注人们不能做什么,而是关注他们拥有哪些技能,需要哪些资源才能实现平等参与,在无障碍环境下,残障人士的能力和天赋才能被看到。

体育赛事往往是展示无障碍环境下残障人士能力的一个渠道。

斯诺克是台球运动的其中一种,最早源于英国。斯诺克黄金时期可追溯到1985年那场世界锦标赛决赛,两位选手鏖战到凌晨,仍有1850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丹尼斯·泰勒最后胜利的画面。此后斯诺克在英国广泛流行,一度成为仅次于足球的运动。

不过,随着当年那批观众群的老龄化、赞助商减少、比赛过程冗长等原因,斯诺克在欧美遭遇冷场。近年来,丁俊晖等新一代中国面孔在斯诺克赛事中屡获殊荣,以及中国逐渐增加的斯诺克赛事、投资和政策支持,使得斯诺克运动在中国逐渐热门起来。

本次邀请赛的组织者是世界残障斯诺克协会的中国大使陈达,是一名斯诺克运动爱好者。2005年,他因为胸椎脊髓髓内一个13厘米的恶性肿瘤导致胸椎以下瘫痪,医生觉得他没有站起来的可能性,因为中枢神经的损伤是完全不可逆的。

陈达在专注参赛 图源受访者

陈达经过几年积极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后,初步恢复了一些运动技能。2021年,他拿了8个英国大学offer,随后前往布里斯托读书,攻读融合教育专业。在读期间,他作为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残障斯诺克运动员参加了英国锦标赛、威尔士公开赛、STOCKPORT公开赛,最好成绩获得了世界积分排名第六。

着陆Touchbase对陈达进行了专访,就残障融合与商业的结合点来探讨发问。

斯诺克的缘起
着陆Touchbase: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开始打斯诺克呢?

陈达:当时是因为读书去了英国,我在生病前就非常喜欢台球这项运动,后来生病坐上了轮椅就再也没有打过球了,到了英国读书后希望能参加一个运动的俱乐部。英国的球类运动项目很丰富,我不太喜欢主流运动,更喜欢大家看我打球,而台球这项运动很好地融合了体力和智力元素,有轻有重,有刚有柔,我就加入了学校的斯诺克俱乐部。

然后打球的时候大家的穿着都是衬衫套马甲、打蝴蝶结,深色西裤。正规比赛就更讲究,比如所有纽扣保持扣合状态,上衣必须束在裤子里,然后观赛球迷也不能随意鼓掌欢呼。你就发现台球是一项很绅士、很有涵养的运动,实际上也是和高尔夫球、网球并称三大“绅士运动”。

斯诺克比赛现场  图源受访者
着陆Touchbase:但在国内谈及台球容易联想到小混混的形象,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陈达:因为台球从来就没有成立过国家队,不是一个主流运动,不像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一样被了解,不了解就边缘化了。边缘化的东西也容易被妖魔化。
而台球运动目前也分很多种,像中式的台球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球桌也不一样,规则也略有调整。国内大家对斯诺克认知的打开,是在丁俊晖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参加了斯诺克比赛并拿了冠军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非常绅士的运动,家长们才开始愿意把孩子送去训练,我们中国年轻的球员才开始增加。

着陆Touchbase:为什么想把残障斯诺克带到中国?

陈达:首先我觉得这个运动非常适合残疾人来参与,因为它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特殊的设备,一个普通的球桌就完全可以了。

很多运动,包括篮球、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对这种轮椅或者设备都有一些特殊要求的,这种赛事型的轮椅造价非常高。中国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很难负担起这样一个费用。这些运动赛事开展一般都是以国家队的形式来进行运作,从各地选上来一些优秀运动员,把他们集中到一起,然后国家来配备训练等。

但斯诺克运动就不同了,你家附近有台球厅,就可以去玩球练球了。如果没有球杆,也有公用的球杆。像残联的一些运动活动中心有台球桌,这样的地方是免费可以供大家去使用的,不需要特别投资什么东西。

着陆Touchbase:英国那边的正规比赛,商业机构是如何参与进来的?

陈达:正规的比赛来讲的话,会根据残障等级不一样来进行分级,同时分成8个组别,包括轮椅、肢体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不同的组别会产生不同的名次,产生不同的积分。

英国比赛的投资商早期是一些烟草商,近些年是彩票公司来赞助和冠名的。一个是因为这些公司有钱,另一个是人群调性。

早期台球运动是不被主流接受的,人们认为大部分去台球厅打球的人,就是嘴里叼着根烟的人,这部分人群也是彩票公司和烟草企业的精准用户。

所以为什么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的地址在布里斯托市,而不是伦敦,因为布里斯托市就是个烟草有名的城市,赞助商都在这。

斯诺克球员彭祥伟在参赛  图源受访者
着陆Touchbase:斯诺克未来会进入残奥会吗?

陈达:其实斯诺克以前是奥运会的创始项目,由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球桌出了问题,才退出了奥运项目。这几年,协会开始重视,希望重新进入到奥运会。

直接进入奥运会的难度很大,所以曲线救国,先努力进入残奥会,然后再进入奥运会就会更顺理成章。另外,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组委会不是同一个组委会,残奥会里面的比赛项目奥运会当中不一定会有,有些项目是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

非常好的是,今年12月份在泰国举办的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当中,斯诺克第一次作为比赛项目加入到这个会里。而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和残奥会的组委会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下一步要进入到残奥会。

从体育赛事看残障融合的掣肘
着陆Touchbase:国内外的残障人士体育训练模式有什么不同?

陈达:国外的话普遍是正常上课、参加学校俱乐部,如果有天分的人就会进到大学里边会有专门训练,所以他们会一直和文化课在一起。

而我们现在培养运动员,其实是前苏联的一套模式。比如说从小就进到体工队里面,不学文化课,专门开始训练,然后从众多的分母当中出来一两个分子。随着这一两个分子成名,引起更多的人去参与进来。

我们中国体育一直都是这样的模式,现在转到残疾人训练还是这种模式,我觉得这套模式不能广泛推广,没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我们推广体育运动不是为了拿金牌,拿金牌只是小部分人,我们的方向是希望大家更好的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个才是体育推广的方向。

着陆Touchbase:推广残疾人体育本质的意义是更多人参与进来,那你怎么理解体育赛事对于残障融合的意义?

陈达:第一,我们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残疾人大约8500万,实际上这个数据可能更高。像去年B站大火的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面的主人公二舅就是没有残疾登记的残障人士。像一些自闭症或者智力障碍的孩子,家长主观上不愿意承认孩子的残障,也不愿意给他们登记残疾证。

我们现在办这样的体育赛事,其实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残疾人在中国的比例、残障群体的客观状态是什么样的。残障不是悲剧,不是弱者,不是那种只能被可怜、被同情的状态,他们可以运动,也有强大的精神内核。

第二,消除一些中间的这些所谓的不理解、隔阂、恐惧。很多残疾人会说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歧视,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那些其实不能叫歧视,而叫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就是他们认为就是这个样子的。普通大众其实也没有被教过如何面对一个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

教练们对两位选手进行指导  图源受访者

像我早年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是不会停车的,这是我亲身经历的,越大的城市越不停。不是说出租车司机真的不想拉你,他是怕拉你,而“怕”是因为我们互相不理解。

出租车司机会认为,我拉你一共我才挣20块钱,有可能我这20块钱没挣着,你在我车上出事了,我还得陪你带你上医院了。像出租车司机这样辛苦的工作,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很能理解。

很少人知道怎么分别和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沟通,因为彼此中间的沟通是断掉的,没有合理的渠道嫁接起来。通过举办这样的运动,大众就可以看到残障是不同类别的,不同类别残障就有不同情况,大家就可以反思不同的残障如何融合。所以体育赛事是能够很好地为残障人士和健全人士搭上平等、客观的沟通桥梁。

残疾证挂靠热:庇护还是融合?
着陆Touchbase:残疾证这些年为什么突然变得值钱了?

陈达:我们国家的残保金政策规定,企业得按照1.5%的比例安排残障人士就业,不安排的话就需要缴纳残保金,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一些大企业会找残疾人挂靠。

什么是挂靠呢?就是你如果愿意把残疾证挂靠到企业,相当于在这儿上班,然后企业给你开一个最低工资和保险,这样就能避掉残保金了。

这当中就是我们刚说的刻板印象的问题。企业会认为残疾人不好弄,你要是来了或者什么事情,在公司出了任何的问题,这叫工伤,企业是要负责任的。

着陆Touchbase:可以理解为,这种手段是用庇护的名义阻碍融合?

陈达:对。其实当时就触发了我一些想法,其实都已经给了残疾朋友工资了,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份工作?为什么不提供给一个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去做?

很多残疾朋友并不是想躺在家里边领工资,他们也想参与社会活动当中,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展现自己一些没有被发现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动力不只是金钱,而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和联系。

让他们在整个社会运作成为有效的那个分子,产生自己的效能,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残障融合之路还有多远
着陆Touchbase:国内外的无障碍措施有什么区别吗?

陈达:只能说是西方的这些国家,他们发展得早了一些,走得比我们快了一些而已,但他们也不是完美和完善的。比如说伦敦的地铁,只有在一些交通枢纽的站点上、最新建的这些线上才会有直梯,大部分的老站没有直梯。

我在伦敦的时候,当时就没有办法在其中一个地铁站上下车,只能坐公交车。而公交车的速度又慢,行驶的距离又短,也不方便。

那我们这几年在北京、上海做的无障碍改造,对于那些老的地铁站、没有办法改造直升机的,都加了在楼梯扶手上面的升降平台,可能速度慢一些,但完全可以实现直梯功能。我们都觉得好像国外是不是更好一些,其实不然。

着陆Touchbase:提到国内无障碍环境的发展,你有什么感受?

陈达:比如近些年我在国内的一些出行的变化,之前我坐轮椅上火车和飞机,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服务的,我每次都要跟他们干仗的,才能顺利通过。

无数残障朋友都被拒载,桑兰也被拒载过。我从来没有被拒载,我要争取自己合法的权利。当我在为自己的权利抗争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为无数的人做抗争。

像我们这次比赛有一个南京的小伙子,30多岁,是智力障碍的,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出门到上海,我希望他们走出来,所以这样的争取是有必要的。
 
9月1号刚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在提升整个社会的关心意识,我对国内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但前提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真的要走出来,让更多人看见。

着陆Touchbase:这次采访里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你希望让更多残疾朋友走出来,那么你下一步想法是什么?

陈达:今年12月份的世界残疾运动会,我会去参加。但因为目前中国没有残疾人斯诺克的国家队,只能以个人身份去参加比赛。

我现在的想法是,希望能够在全国各地开展残障斯诺克这项运动,在各地组织这样的比赛,未来推动国家成立残疾人斯诺克的国家队,把这项运动作为一个项目真正确立下来,参加国际赛事。毕竟未来斯诺克如果进入到残奥会里面,我们总不能毫无准备、临时组建队伍参加吧。

着陆Touchbase:你觉得商业体可以如何参与进来这件事?

陈达:下一步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去各地,去联系各地的政府,包括各地的企业,如果有能力而且愿意参与进来的话,希望和我联系,一起去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通过推广这项运动,我希望让更多的残障朋友们能够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同时也希望能影响到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为残障朋友的工作和生活贡献一份力量吧。

这是一个远大的想法,但我会一点点去践行它。

撰文 | Canamy
编辑| 国佳佳
排版 | 胡烜瑞
题图来源 | Pintere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