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学针线活,长大后却成为了旗袍制作传承人

 千面凡君 2023-09-21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568位真人故事
我叫张慧霞,河南人,如今在广州创业,专门给人做旗袍。
从10岁开始,为了给奶奶做衣服,我走上了裁缝的道路。从河南到山西学技术,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学成之后,我来到广州创业,租了一间7平方的房子,开始了我的裁缝生涯。
从那时起,整整用了37年,我从一个小裁缝,变成了一个创业者,创立了“慧霞旗袍”。
在一次活动中,我说:“在南极我也要穿旗袍,我出国一定会穿旗袍,我要穿出民族自信,传扬中华文化。”
(我是中国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01
1971年,我出生于中式服饰制作世家,从小就对服饰有浓厚的兴趣,裹着小脚的奶奶是我的引路人。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奶奶,她那种从容优雅的姿态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总是小立领、斜对襟、如意扣,一丝不苟的盘发、一袭洗得发白但依然挺括的立领衫,然后静静地坐在窗前穿针引线。
奶奶近乎完美的形象、专注的神情,以及慈爱的模样,让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安全感。立领大襟衫是奶奶的标志性服装,她一辈子只有这一个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若是,她穿上别的服装,我反而不适应了。
(2010年在广州服饰文化周获“岭南文化贡献奖”)
有一次,大姐在城里给奶奶买了一件赶时髦的对襟衫。我放学回家看到奶奶穿上对襟衫虽然很好看,但和她平时的形象判若两人,一点也不像她,我瞬间失去了安全感。
在我的一再坚持之下,奶奶脱下了新衣服,穿上了她的旧款立领大襟衫。
奶奶说:“我眼睛看不见了,总有一天不能再给自己做衣服了,那只能穿买的衣服了,但是现在外面买的都是对襟的。”
当时,我脱口而出:“我学会了给您做衣服穿。”就这样,我暗暗许下心愿,要学会做奶奶喜欢穿的立领衫,亲手为奶奶缝制衣服。
(2014年我被服装研究大师潘坤柔教授收为关门弟子)
从10岁开始,我就跟着奶奶学做针线活,为的就是要留下我心中的奶奶的美好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爱上了针线活,就想当一个裁缝为更多的人做衣服。
想要当一个合格的裁缝,需要更多的工艺技能,于是,15岁那年,我从河南来到山西找最好的老师学习中式服饰制作,学习最好的工艺。从此,开启了我七年半的学徒生涯。
那个时候,做学徒没有任何收入,裁缝店的活似乎永远都干不完,每天睁开眼睛就干活。那几年,每天从早上7:00到晚上凌晨3:00都是在做衣服,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1996年我在广州东山口7平米的小档口开始了创业)
02
从我住的地方到裁缝店,直线距离大概500米,但是中间隔了两道大铁门,一个是职工宿舍的铁门,一个是干休所的铁门。
每日通勤,我需要通过这两个铁门,而它们的关门时间都是晚上11:30。可我一般要工作到凌晨3:00左右。
每天,一个人走在昏暗的路上算不得什么,难的是要翻越这两个大铁门。
记得第一次我翻爬上铁门,发出吱吱的响声,被门卫的大爷喊着抓小偷。我一紧张从半空中摔下来,还被人当成小偷围观。
后来,我和大爷约定凌晨3:00左右,铁门有响声就是我回来了,或者我用手电筒照一下,这是我们的暗号,也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1997年随着羊城晚报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还有一次是冬天下大雪,气温零下20多度,门上结了冰。第一次爬结冰的铁门没有经验,结果爬上去后直接从3米高的铁门上滑下来摔在地上,好在地下有积雪,隔着棉衣只是胳膊肘擦伤,没有摔残废也算命大。
这样的事重复有四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苦。因为,当时的我一心要学到服装技艺的精髓。
学习中,我接触到旗袍文化,并让我感受到作为女性要有骨子里的高级感。因为热爱,所以旗袍工艺的每一道工序,我都一遍一遍认真练,每个细节都要确保精致,每一个针脚都要恰到好处。
(1998年我开始上门为顾客量身定制旗袍)
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上,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要把旗袍文化传承并发展起来。
我知道,每个人成长中都不可避免要遇到种种困难,经历自己的迷茫岁月和艰难时刻。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成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实现梦想的勇气与能量。
因此,1993年,我拿着1200元只身来到广州,一边打工赚钱积累创业资金,一边完成服装设计课程。
在这两年半时间里,所有的过往都不值一提,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就是积累资金、积累知识。
1996年,我在广州开了一家七平米的裁缝店,那年我25岁,开业一年了也没有什么生意,靠挑裤脚、改衣服维持铺租。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成功的人需要耐得住时间的磨炼。没人问津的日子,我仍然努力着,为着机会来时,稳稳地接住。
(2018我的工作室在广东女院正式揭幕)
03
有一天,一位羊城晚报的女记者在我这里定制了一件唐装。当她拿到成品时非常满意,她很惊讶,一个小姑娘能把唐装做得这么精致,尺寸和细节拿捏得恰到好处。
惊喜之余,她对我的过往产生了好奇,就对我进行了采访。当《山西姑娘南下做唐装》一文在报纸刊登后,很多客人拿着报纸慕名到店找我做旗袍。一天大概有十几位客人,但前几天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他们认为我太年轻了,怎么看都不像做衣服的师傅。
她们拿着报纸到店东张西望找师傅,见我一人在店就问我:“做旗袍的师傅呢?”我说:“你看报纸上的那位像我吗?”
(我受邀在暨南大学为38个国家的华人女性讲授中国服饰文化)
可她们又问我:“你是她女儿吧?你妈妈在吗?”她们不相信我是裁缝,而我莫名其妙的被定义为不会做衣服的小姑娘。
我告诉她们我就是张慧霞,依旧没有一个人相信我是做旗袍的师傅。她们觉得我像十七八岁,无论我怎么往成熟打扮,也不相信我有26岁。
没办法,我就把原有的招牌“惠美服装”换成了“慧霞旗袍”,用我的名字给客人做担保,这给了我很大的底气。
后来,再有人拿着报纸来找我的时候,我就会主动迎上去告诉她们,我是报纸上的张慧霞。我先不收钱,先给你们做,衣服合适再给钱,不合适不收钱。就这样子,客人才愿意给我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艺,我的生意才慢慢有了起色。
可是好景不长,创业的第三年遇上城市改造,我这一个七平米的小铺不再允许营业。无奈之下,我在培正中学的半地下室,也是我的住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工作。
(为援鄂凯旋归来的数百位女医务人员赠予近五百件旗袍)
在这期间,我拎着皮箱上门接单为客户量身定制,走遍了广州的高档住宅。同时,我也在寻找合适的店铺,却被骗了押金,更悲催的是,在路上还遭遇了抢劫。
一次,在离家不足200米的地方,我的包被摩托车匪给抢走了,里面是我一个多月的劳动成果,不到20000块钱。
可换回这些钱的衣服,都是我站在水里裁出来的。当时的地下室,因为下雨被淹,地下积满了水,为了不误交货,我只好站在水里把衣服裁好。
但是,这些都没让我流眼泪,让我忍不住掉眼泪的是被抢后发不起工资,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员工都表示理解,没有一个人对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
他们说:“张总,我们先不要工资,这两年里你都没睡过床,把床都留给我们,你就睡在那张凳子上,这两年我们都看在眼里。就凭这一点,我们也会和你站在一起共度难关,等你有钱再给我们补工资吧。”
看着面前陪我共患难的六个员工,我眼眶里充满了眼泪,这也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温暖,是这个世间什么也打不倒的。
(2018年我受邀参加“听见花开-新时代女性”沙龙)
04
从此,我发誓绝对不会让任何人说慧霞不行,因为品牌的命运和我个人名誉紧紧连在一起,也和我的员工们连在一起。
经历近十年学习,我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今天的慧霞旗袍。
慧霞品牌的这一路创业历程,也算是一路坎坷,但我属于乐观派。当自己不怕困难的时候,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活在当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就是在困境中成长。不经历磨难怎么叫人生呢?我常常会沉醉在解决困难后的兴奋之中,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我是广州市著名服装设计师,还是广东女子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旗袍等中式服装制作已经37年。
多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为不同年龄、体型、身份、场合需求的20万+女性,找到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旗袍。
(我受邀参加腾讯举办的智慧零售专访嘉宾)
自1996年至2023年,经过27年的磨练,从7平米的旗袍定制店起家,如今已发展至13家实体店,自营面积近2000平米,成为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中式服装品牌,拥有一批高级的设计师、技师、版师、定制师。
在我眼里,慧霞旗袍不只是单纯的服装品牌,而是中国旗袍文化的传承。未来,我和团队重点发展岭南新娘这个项目,将婚庆文化和旗袍结合起来,让中国优雅出现在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当下已经不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互联网对我们这种传统手艺匠人冲击巨大。
虽然我有着深厚的旗袍设计与制作技艺,以及丰富的量身定制的经验。,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潮流,不擅于用其为品牌制造生机,与互联网带来的红利与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这也是我创立品牌以来遇到的难题。
(我接受新闻网“直播大湾区”栏目租的采访)
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挑战,可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驱使我不断去努力,并从未想过弃。不断尝试着学习与摸索前沿的互联网打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未来,希望能够带领更多和我一起奋斗的手艺人,尽快找到一个突破口,在这个时代过上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携手把国粹旗袍传承下去,让每一位女性穿上得体的旗袍。
到了现在,我已有不一样的想法,我要做百年老店,做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让东方优雅引领世界潮流,让世界女性喜欢中国的旗袍,了解中国服饰文化。
旗袍不单是一件衣裳,更是在讲述中国的繁荣与中国的故事,让每位喜欢穿旗袍的女性都能穿出女性的优雅,以及内在的底蕴与力量,展现女性的自信魅力。
(这张照片与慧霞的名字是品牌坚守诚信的承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