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天下】我从伊朗带回三只鸡||章侠

 一犁_书馆 2023-09-22 发布于江苏

作者:章侠

手记: 每次外出旅行,都会带回点小东西,作个有形的纪念。因生肖属鸡,所以游之及处有关鸡的工艺品,都会多看几眼。特喜欢时,若不是太麻烦便会带回来。这次去伊朗,有些放肆,一下子带回三只鸡。

一直以为,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到伊朗才知,同样有着灿烂文化的波斯人,也有十二生肖的文化习俗。不同的是,他们将虎换成了豹,龙改为鲸。好在鸡仍为鸡。且各种有关十二生肖的工艺品很多,也很有特色
古都伊斯法罕,淘得青绿水盂鸡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四、五世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因地理位置特殊,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
萨法维帝国时期 (1501 - 1736年) ,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为城市的鼎盛期,伊朗有谚语说“伊斯法罕半天下”,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和深远影响。相当于明清时期的清江浦,当时民间也有“不到清江浦,不知世界之大”之说。只是伊城仍保留着当年的房屋、街道,及相关的文化艺术,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而我们的繁华过往,只能在文字与传说中寻找了。

在伊斯法罕,伊玛姆广场一定要去的,它是世界第二大广场,仅次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登上阿里加普宫六楼顶层平台可以俯瞰广场全景。这里曾是皇帝和王室客人观看马球、焰火及检阅军队的地方。简单说,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

我们去时恰逢开斋节,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好在无需安检,不用排队,并且人虽多,却无嘈杂。人们都很自觉地观看,拍照。没见管理人员,可地上连一张废纸片都没有,让人感慨。

广场西侧是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 (层距15米) 拱顶清真寺。清真寺大厅中心有个“回音石”,天然音响,不时有游客站在石上吼几嗓,唱几句。歌声加共鸣的回音,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喝彩。

北边一楼是热闹非凡的“大巴扎”,用人挤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精美瓷器、陶器等各种艺术品让人眼花烦乱。且你尽管看,尽管问,买不买都不重要,摊主一直是那么笑容可掬。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了一只青绿色鸡形水盂。小巧玲珑,两边的鸡翅呈半圆形,两只鸡爪弯成一心形,十分可爱。三个美元,价格十分亲民,难怪人们喜欢用淘宝一词,淘到宝的欣喜,我经历其中,你想象快乐。若不是担心路途遥远,瓷器易碎,真想多买几个送送亲朋。

古城亚兹德,巧遇彩绘土瓷鸡
《倚天屠龙记》里有记,圣女小昭最后离开张无忌,回到的故乡,就是这座藏在沙漠中的城市亚兹德。亚兹德已经具有7000年的宏伟历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老城区现在仍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在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古老的屋顶上随处可见。据说无论风来自何方,风力有多微弱,都会被引进风塔之中,并透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将风循环到屋内,即使不开空调都能感到阵阵清凉。古人这智慧,真是无法想象。

在路旁一个手工小作坊,各种手工艺术品琳琅满目,我一眼看中了这只士瓷鸡。属釉上彩,手工通体彩绘,黑色线条绘成各种花,内填七色,拿在手上,都能感受到工匠作画时的洒脱与欣然,实在是土的可爱。只是体形有点大,犹豫一下,却没舍得松手,四个美元买下。提着它逛老城,感觉真的不一般。

首都德黑兰国博,购得绿松石陶壶鸡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南面的小城雷伊(Rey)曾是伊朗古代都城,13世纪蒙古大军入侵时被毁。德黑兰是伊朗博物馆最多的地方,国家博物馆当然是首选。它是波斯文明的精华所在,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外体建筑为萨桑王朝王宫的建筑风格,标志性的拱门,墙及内顶均为深红色砖砌成,十分壮观。

展厅有两层,文物展品陈列基本从公元前5000年一直到公元300年左右,几乎都是考古发现: 展品包括陶器、石器、骨制品、石雕、壁画。

我很喜欢各种古老的陶器,特别是陶器上图案,简洁形象,充满天想象力,美到极至。

参观结束时,在博物馆文物商店,一眼看上了这只陶壶,青绿色釉,壶口为鸡形,是仿公元7世纪的一个古老容器,壶身的伊斯兰教特有花纹,介绍是用950度的绿松石液体灌浇,850烤灰(没弄懂)重嵌的立体设计。美轮美奂,毫不犹豫的花了50美金拿下。怕碰坏了,没敢放在行李箱里托运,细心包好后,一路随手拿着。

说是三只鸡,其实表述不很准确,一只鸡形瓷水盂,一只鸡形陶壶。土瓷鸡是个摆件。珍贵的是它们与我的万里之外的异国情缘。更高兴的是,她们完好无缺的陪我从伊朗回到淮安,想到此,很是欣然。回后查资料才知道,伊朗的陶器艺术,其历史可追朔至公元前1000年。大多各具特色的陶制品,并非是教堂所需或国家指令,只是出于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觉地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其实,波斯的文明,正体现在这些日常普通物品上美感的表现。

三只鸡来自三个不同城市,无论哪个城市,我们遇到的男女老少都是那么淳朴、善良、友好、热情。那种出自内心的真诚与笑容,时时刻刻感染着我。

其实,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的不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不同,更像是陈年好酒上的时间刻度一样,不在同一个时间轴上。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在一个时间纬度上,这种玄妙的时空感,我在伊朗行走时,深有感受。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是不是穿越时光隧道才来到这里?伊朗有一种浓厚的类似中世纪的古典氛围,不管是布满了城市各个角落、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还是伊朗女子身上的传统服饰,又或是伊朗人在公园里、广场边、森林中,家人、朋友,休闲的围坐着、排坐着的人们,都体现出他们田园般幽静和闲适的生活方式。这里仿佛是被时间遗忘,没有被纳入当下这个世界疯狂追求高速度的游戏之中。一切都自有它自带的慢节奏与闲散。

如今,三只鸡放在我的书架上,看书写字乏时,拿起欣赏一番,把玩一会。伊朗之行的点点滴滴便如电影般回放。


作者简介


章侠:退休老妪。爱生活、爱艺术、爱运动、爱旅游。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