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题诗】五谷|2023年·第17期

 阿拉善文学 2023-09-22 发布于内蒙古

五  谷

阿拉善文学

2023年【同题诗】第17期


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一脉文明自此渊源流传,如一粒种子从土地发芽、拔节、扬花、灌浆……。沉甸甸的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春种田苗夏耔耘,秋收大有民同欣。五谷丰登的时节,如诗家酿成的一坛老酒,醉了秋天,醉了四季,醉了满天的流云。

——遥远



01-五 谷


田地终会一片金黄

五谷昂扬的头渐渐低沉

锋芒毕露的时候,镰刀同样锋利

面朝黄土背朝天

前辈们走过的田埂

在时光里扭曲,被夕阳抹平

五谷丰登的季节在汗水的浸泡里氤氲

和着牛羊的叫声交响至今

揉碎一束麦穗,心里就已灌浆

一丝一丝的甜蜜伸展开来

在田间地头泛滥

秋天,还想走入曾经的田地

梳理出稻、黍、稷、麦、菽生长的样子

祖先念念有词的咒语里

盛开着经久不息的香火

万治友,笔名:之友、遥远,阿拉善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阿拉善盟诗歌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多篇散文、诗歌在报刊杂志和公众号发表。曾出版散文集《梦中的歌谣》,现供职于阿右旗联社。



02-五 谷


五谷的颜色

和秋天的太阳、大地、草木一样

把金色种在我的眼睛里

伴着汗水,从田野走到田野

五谷的味道

和老屋胸腔里长出的

花月饼、绿绒衣、热炕头一样

裹着岁月,穿透我的神经

我还想描摹五谷的形状

却在虚实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

我只知道,即使从旷野吹来的风里

也饱含着五谷的痕迹

陈年的种子,早已忘记了阵痛

我把归仓的五谷,连同这个秋天

收进泛着金光的陶罐

盼它来春,开出最美的花朵

彭桂芸,医务工作者。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神舟文学院签约作家。散文、诗歌作品发表于杂志、报刊及网络平台。



03-五 谷


时序中秋

丰收在望

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

原野上橙黄橘绿

麦田里机械挥舞

玉米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直笑得谷子抬不起头来

棉花一不小心撑破了肚皮

漏出一堆雪白的絮

高粱也红着脸颔首不语

收获的季节

目之所及都是迷人的颜色

它们是一首首激情的诗

它们是一阙阙婉转的词

细品则如新下的稻米芳香四溢

我爱这时节啊

爱这照亮过唐诗宋词的明月

爱这诗经子曰里飘出的云朵

在这承载美好浪漫的九月

在这如诗如画如歌的时刻

我早已在五谷飘香瓜果鲜甜的秋风里

沉醉    沉醉……

刘慧云,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业余文学爱好者,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学会会员、阿拉善右旗诗歌学会会员。有散文,诗歌,随笔等发表于期刊及网络平台。



04-五 谷


待秋天来临

待五谷丰登

我们把粮食装满仓廪

把牛羊赶进栏栅

稻、黍、稷、麦、菽

这些可养活人的粮食

我们分出玉米,大豆、小麦高粱,酿酒

招待远方的亲朋

一年之中,就这样过去了

在春天里播种,在秋天里收获

那些草样的植物们

给了我们希望,生命,生活的勇气

我们走向故乡,走向原野

走向秋风吹拂的大地,五谷丰收了

这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光

鸟鸣声声,虫鸣卿卿

缠绵的炊烟缭绕灰蓝的瓦屋

蓝天白云映照宁静的村庄

金勇,本名,李金勇。甘肃省康县人,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和诗歌评论刊发《绿风》《飞天》《草堂》《延河》《诗刊》《星火》《诗选刊》《延安文学》《作家文摘》等,有诗歌作品,入选《2022年诗歌年选》。



05-五 谷


自从人类离开猿人生活的丛林树木

直立于地上开辟新的生路

五谷

也便逐步走进了

人间烟火的延续

民以食为天的俗语

把五谷上升为天的高度

这样的比喻

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物

所能同日而语

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起

有关庄稼生日的习俗

我不知道庄稼生日有何出处

只是觉得庄稼人

把庄稼当成了与人一样的守护

从此,五谷丰登的祈祝

便在我心里开始有了温度

从此,五谷的名字里

已不再只是稻黍稷麦菽

那么少数

五谷的声誉

也不再只是饭桌上的必需

那么粗俗

因为我知道

从五谷里走出的

绝不只庄稼般的任性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册里

不可或缺的农耕技术

所带来的每一种进步

无非都是农本思想作用于五谷的产物

单宝剑(微信名:尚善若谁),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文联主席,先后在《词刊》《星星诗刊》《作家报》等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文学作品逾千篇(首),入选40多种作品集,先后有70多首歌词作品被谱曲或演唱并多次获奖。



06-五 谷


风里有了秋天的味道

田地间有了丰收的气象

那些麦穗稻谷摇曳着金色的麦浪

田园里有了秋收的温度

五谷丰登,秋高气爽

时光深处,季节更迭

每一季的春种

都在金色的季节里圆满

尽管秋天的风里

有了丝丝凉意

依然挡不住收获的喜悦

不经意间

一场秋雨绵延

稻香满园,溢满农田

田野里,守望者用金黄铺开梦想

黄澄澄的稻谷、麦香悠扬

翻腾滚滚金波

沉甸甸的麦穗

散发着醉人的幽香

丰硕的收成灿烂一季

张瑞芳,阿拉善文化文学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瀚海园读书朗诵写作会会员、阅享读书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协会员。文学作品散见报纸、杂志和网络。



07-五 谷


麦子是我家最有情缘的五谷

小时候国营农场的麦田无边

父母四季劳作稼穑春秋的田野

单一的小麦养育了懵懂的童年

与麦子平分秋色的是水稻

长大后高产的大米白花花

端上家家渐渐丰富的餐桌

日子爬坡走上脱贫致富的攻坚路

小米融合在过去和现在时

古方分娩的母亲以小米蕨麻稀饭

摧乳喂养初生孩子的白白胖胖

也是今日不可或缺的早餐汤料

黄米可是象征好日子的五谷

熟悉又陌生的黄米年年有余

直到百姓生活如酒离不开黄米

又即时随性将油炸黄米糕享用

悄然以大豆为主的杂粮时兴

少吃精米白面养生的当下

营养搭配的八宝粥赤橙黄绿

菽点睛成为美味佳肴的替代

岂有孔老曰五谷不分的国民

不仅于物质极大丰富的餐桌

且不识祖国传统文化精髓

躲闪稻粟稷麦菽给养的来来去去

姜霞,本名姜玉霞。爱好诗词创作,喜欢歌舞音乐,热爱大美自然,独处而阳光的行吟人。作品散见于额济纳融媒,阿拉善日报,阿拉善文学,内蒙古诗歌选刊,中国作家在线等。额济纳旗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



08-五 谷


走进农耕博物馆,就一脚踏入黄河流域

老水车被粉刷一新,重新吱扭吱扭转动起来

驱动红磨坊厚重的磨盘

稻。脱壳后露出珍珠的色泽

黍。做成粘豆包,狩猎或者砍柴时揣在身上

稷。煮熟后黏乎乎的,香甜、爽口、软糯

麦。忘不了那长长的芒刺钻入裤腿里的痛觉

菽。我喜欢把毛茸茸的豆荚剥开的圆润干脆咯嘣劲儿

更喜欢它们繁茂生长的样子,长出象形文字的深刻寓意

每一株都是精神的索引和图腾

它们一起涌入妈妈的炊烟里,形状是一致的,都有故乡的颜色

激活的味蕾和乳名都甜丝丝的,入心入梦

它们有玉米,高粱,花生的颜色

有父亲眼角边皱纹的颜色,有母亲微笑的颜色

分蘖出酸甜苦辣的记忆,有黄土高原的颜色

记忆里还有那些木制的农具——

粑。犁。播。耕。耧。

在红丝绒的展台上集体亮相

还原了爬满包浆的生活场景

渗入木纹深处的汗水和血泪,生动讲述着祖先的创业史和迁徙路

神农氏手握黍稷

燧人氏坐在火堆旁

大禹举着耜,俯视着一条浑浊的河流温顺起来

两岸的人、两岸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作物浑然一色,汇合在一起

与黄皮肤的民族一起

生生不息,拒绝一切衰老和死亡

张开翼,60后,宁夏灵武人,祖籍浙江浦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散文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塞上散文诗》杂志编委、编辑。在《散文诗》《绿风》《作家报》《散文诗世界》《湛江文学》等发表作品,多次获奖,作品收入《中国散文诗精粹》《中国60后年度诗选》《中国散文诗》《宁夏煤炭诗选》等选集。“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09-五 谷


那年秋日

五谷在地里义结金兰。

黄白赤青玄,

稻黍稷麦菽。

大江南北,

大雁传讯,

好事就这么成了。

熟透的穂子肥美低垂

金玉的颗粒跳脱如兔

大地为天空献上馨香之祭

取五谷装盘呈于秋水之滨

勤劳躬身的背影

是天下的父亲母亲,

是我和姐妹兄弟

飞忙的镰刀锛铲闪闪发光

收割一茬茬丰收的喜悦

挥洒下白珠密雨

泻涌出黄金瀑布

天上的粮仓

地上的粮仓

生命成熟了

归入仓禀

一座座金山银山

沉甸甸,热腾腾

大米,小米,大麦,小麦

酿个酒,蒸个糕

贪了嘴,化了心

大雁说:

秋有厚德,于是承载丰盛。

人有美善,方能结出五谷。

徐菁苹,文学爱好者。



10-五 谷


月色朦胧

秋风已经吹打着白桦林唱起了秋日暮歌

秋的雨夜,满天星河散落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农场

秋虫寂寥无眠

却也不像一个夏季那么激动欢腾

像是成熟了的五谷

酝酿着一首精彩的秋日赞歌

青的豆、绿的瓜、红的果、黄的叶

皆在田里等待农人最后一次装筐

北方的五谷睡在仓里等待着这一场热闹

八月十五的月儿照亮了天涯海角

更照亮了万里赴婵娟的归途

石桌上八层高馍正是谷物最美的姿态

胡麻的黑、苦豆的绿、姜黄的黄、红曲的红

像极了五彩的人生

摇扇的兔儿爷、戏珠的双龙、飞奔的天马

巧妇把对苍穹的遐想

揉捏成色、香、味、形、意俱佳的月饼

像极了多姿的人生

只需一眼已是垂涎三尺

秋风送来的不仅是圆满的月

五谷杂粮的滋养随之作用于身

待到天寒地冻

炉火上“咕嘟嘟”冒着热气的粥

把一生献给了照顾它成长的父母

柳叶般的褶皱藏匿不住希望实现的喜悦

它把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演绎得淋漓尽致

口腹之欲的满足

总能驱散覆盖在心上的阴霾

何况是五谷之力呢

当一粒软糯的米入口,告诉你

百味人生就开启了

当一根细长的面入喉,叮嘱你

前路漫漫需要勇气

当一颗溜圆的豆入肚,勉励你

火红的明天等着你奋斗

五谷,你是聪明的

不言不语就把人生百态上演

张姝,1988年出生在黄河岸边——金城(甘肃兰州)。大学毕业后远行内蒙古,嫁给热情豪迈的阿拉善。心中怀恋着对故乡满满的记忆,热恋般的生活在阿拉善。



11-五 谷


烟云迷雾

千条万柳飘秀发

黄绿相衬 倒映湖中

参差有致

清风拂柳 绿草茵茵

遥看林柳镜中影

荷花朵朵连叶浮

群松絮柳洒秋意

晨曦朝阳微波漾

蝶飞漫舞花飘溢

翩然追逐戏缠绵

燕鹊展翅嬉水岸

累累硕果挂金秋

金色果粒坠青云

瓜果飘香 千蔬百菜

豆乐无穷

红黄紫绿粉墨登场

共筑-场五谷盛宴

叫卖吆喝此起彼伏

一派繁忙兴旺之貌

岩缝里盛开的花恣意盎然

种子深入士壤

迸发岀无穷的力量

定要绽放最美的风景

吴晓梅,文学爱好者,喜欢朗诵、唱歌。 热爱大美自然,愿用声音传递正能量,用心感悟生活之美!



12-五 谷


如果在灶台上或饭桌下

或在炕席笆的缝隙里

发现一粒米或一片菜的茎叶

母亲就要不无怜惜地叨唠半晌

糟不得呀糟五谷顶若折寿

在她眼里分明是说

五谷是土地的精血

是人的骨肉

粒粒辛苦来之不易

于是我就懂了

民以食为天是天理

人是铁饭是钢是硬道理

可母亲并非懂得

稻麦黍菽稷谓之五谷

在她看来或看她一生的践行

凡是能养活人的食物

都是粮食都叫五谷

都务必像爱惜自己的命一样

珍惜每一口食物

于是在我端起碗谋生的那一刻

她就孜孜不倦地教诲

吃过饭喝过汤的碗都要舔干净

左一圈右一圈舔得干干净净

五谷糟不得呀糟五谷顶若折寿

于是我便养成了舔碗的习惯

直到有次在食堂被人笑话

才觉得舔碗确实不雅观

而我又觉得舔碗似乎是在

咀嚼一种生活抑或一段历史

尤其母亲以她的严厉苛刻

把五谷和日月的内核

早已深植我心

闫新福,别名老西,阿左旗退休人员。



13-五 谷


小米和狗尾巴草是近亲

你知道吗?

狗尾巴草是谷子的祖先

你听说过吗?

现代人的愚昧

很多都体现在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上

几千年前几万年前十几万年前

上百万年前几千万年前上亿年前

有狗尾巴草吗?它是什么

我们一无所知

树木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

科学发展了人类进步了

我们受用了许多

是大自然赐予老祖先创造

稻黍稷麦菽,这些天地精华

我们在丰获享用的时候

追问过

它在追随人的脚步中

在为我们提供美酒佳肴的进程中

到底经历过什么?

想起“水稻之父”袁隆平

想起大饥荒年代

父老乡亲们的窘迫辛酸

想起多少无名英雄的牺牲奉献

八亿农民默默守护18亿亩耕地

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五谷的珍贵和纯粹

份量就这么重

王雅彬,一名幼教工作者,爱好文艺。



14-五 谷


我穿梭

在壮实的谷杆之间摇晃

五谷丰登的快乐

根基纹丝不动

我端坐

在距离低垂的谷穗最近的地方仰望

五谷丰收的殷实

伸出千丈手臂

勾揽谷穗触不可及

原来

快乐不止与

登峰造极的优越感

是穗穗相簇的包容

颗颗饱满的内敛

沉甸甸的低姿态

对培育自己成长的热土

最深沉的敬重

五谷

对万物生灵源源不断的给养

从未

专享至尊

依然

被十指老茧搓碾过万重河山

剥落浮华

终得精酿

在岁月的煎熬与洗礼中沸腾

煮熟了年华芳香四溢

丁晓英,热爱文字,喜欢运动,生活简单,力求完美



15-五 谷


五谷生来是命根,

无人缺少不慌神。

增收增产粮为本,

节俭常思旧日贫。

杜子义,包头市土右旗人,1980年中专毕业到阿拉善盟交通系统工作,已退休。现为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学会会员、副会长,喜欢诗词,尝试习作,有多部作品发表于诗刋或报刋,有部分参赛作品获奖。



16-五 谷


没有大粪臭

哪来五谷香

我们吃着五谷杂粮长大

不会忘记五谷的清香

不敢忘却五谷的营养

五谷让我们一天天

身健体壮

稻黍稷麦菽

多么伟大的称谓

又是多么的不平凡

在黝黑的土地里

在和风细雨中

在默默无闻里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怀揣着梦想

只想和人类长相厮守

五谷啊杂粮

吐出幽幽清香

在丰收的秋天里

脱胎换骨

铁骨铮铮

愉快地走进粮仓

而后又粉身碎骨

将缕缕馨香

送给人类品尝

五谷

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五谷

伟大的再没有

更伟大的名字

为了梦想

为了人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谷

人类最伟大的

父亲母亲

……

张守福,青海平安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海东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安区作家协会会员。山区小学教师,在边远的山乡教学三十多年,现已退休。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篇。出版散文集《故乡情缘》一书。



17-五 谷


秋天的风从远处吹来

热浪滔天的夏也渐渐远去

你看

枝头的枣儿红了脸

我的庄稼也丰盈饱满

那一畦畦的茴香香飘四野

一垄垄的葵花因着成实的籽粒而垂下了头

黄橙橙的玉米也静待收割

机械化时代也是加速了秋收的拖拉跟无奈

喜看田野里机器轰鸣

农家人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辛苦大半年终于有了回报

怎不叫人干劲十足

不惧炎热不怕风吹

李润芝,女,1974年6月生,甘肃民勤人,农民。生活之余爱好阅读写字。现居民勤家中。



18-五 谷


腹中

一个声音在问

“你是谁?

怎么与我朝夕相伴?

她是你初生的第一滴乳汁

滋润了你饥渴的双唇

她是你一生的情侣

与你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她是你临终的一缕回忆

恋恋不舍,含泪而别

她跨越时空

在季节中轮回

春天,她含羞带露

夏天,她纱裙飘飘

秋天,她沧桑的容颜下

一颗真诚的心

冬天,她把全部的心思

放入梦想

梦的尽头

又是一片春暖花开

张有喜,男,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现任教于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19-五 谷


小说就是一种病

正规医院处方:写语言

侧重一个雅字

土郎中:耕田抛秧

侧重一个俗字

当代小说

完成不了思想

形式即内容

这方面

中华古诗词

比小说先进许多

人一开口就不免俗

食五谷

生百病

皿成千,一九七九生男,汉族,江西人暂居深圳,民刊《冒犯》创办人,此署名诗作见《世界诗歌》《诗刊》《诗潮》《地下》《山东文学》等刊,入选中外出版的十几个选本,《续断》获中国年度长诗创作奖,曾选入《诗刊》策划栏目编辑。



20-五 谷


(一)

神农大帝看着

旷野里长满杂草

看着食不果腹的子民

他撒下大把种子

丰收的庄稼

除去的不仅仅是杂草

更滋养了天地最有灵性的人类

历经千年流转

神农早已作古但却从未离开

穿过茫茫人海,踏过滚滚红尘

遍布沧海桑田的五谷

始终衣袂翩翩,言笑晏晏

用哲学家的双眼

还原生生不息的渴望

活着固然可贵

可要让灵魂无纷扰

不用美德占据它

即使饱腹终日

活着又有多少意义

(二)

当物质匮乏的时候

我是所有人类眼中的香饽饽

他们手捧着我

一点点放入口中

感知食物带来的力量

露出满足的神情

当物质丰足的时候

我成为人类餐桌的摆设

虽然内容不断丰富

可他们却用牙尖挑着我

不再感知我带来的力量

只怕碳水化合物增加更多的脂肪

变化无常的人类啊

我一遍遍复习出生的经历

又一遍遍预习死亡的过程

漂泊千年之久

看到的不是珍惜

却是肆意的浪费

我心痛得无以复加

怀着对土地深深地眷恋

我一路丢掉我的思想

我的认识,我的经历,我的故事

我的身份 ,我的价值

终于看到----

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世间,无善无恶无悲无喜

我心,因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而变得无限辽阔无比快乐

王琼麟,瀚海园读书会会员,喜欢把修心与写作相融合,喜欢籍看手中的笔传播正能量,只愿生命丰盈厚重,只为明天茂盛的等待。



21-五 谷


说起五谷

我想起了一个神话故事

就是关于盘古时代的

稻,黍,麦,稷,菽

懒得回忆故事的情节

只赞叹,走过几千年

多少事物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五谷却身份不变

依旧是餐桌上的主食

说起五谷

我会默默想它们各自的样子

它们都不起眼

它们开花

从不惹人注意

你不知道它是否开过

它们就已结上了籽儿

它平凡却无物可以代替

和人类一同出世

一直是人类的立命之需

也许,正因为如此

农人才不畏风雨

对它们百般呵护

我有依据想象

在若干年后

高科技会让五谷都长出三头六臂

长出不一样的景致

亩产让现代人称奇

杨竹,本名,杨玉香,农民。爱好文学,享受沉浸在文字里让灵魂独处的时光。尝试着把时光给与的灵感与大家分享。



22-五 谷


稻、黍、稷、麦、菽

天生养民称五谷

春生夏长,从鹅黄、深绿到金黄

承天地日月之精华

汲阳光雨露的养分

秋收冬藏

“稻花香里说丰年”

是五谷成熟的喜悦

慢品人间烟火色

五谷杂粮最怡人

静观尘世岁月长

五谷丰登笑颜开

四季轮回

人间最美是清秋

太平盛世

风调雨顺五谷香

韩怀麒,网名寒夜烟花,讷言清谈简约生活,闲居雅室读书饮酒杯盏漱心,倦眠卧榻神爽梦甜怡然自安。独行于自己的世界,岂不快哉!



23-五 谷


民以食为天

食以谷为先

健康生活源于五谷

一粒粒种子

背负沉重土壤

清风暖阳 狂风骤雨

亦是常态

冒尖 破土而出

锋芒毕露 形态各异

这一刻

生命的痛与美

舌尖上的甜与苦

淋漓尽致

收获的季节

嗒嗒嗒 嗒嗒嗒……

收割机唱起了歌

片片金光灿灿的谷物

醉倒在庄稼人的笑颜中

田间地头

散发出阵阵天然香气

飘进千家万户

一碗五谷杂粮的香甜

激活味蕾的记忆

那是母亲抛出的最美弧线

李玉秀,文学爱好者,偶有文字抒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4-五 谷


稻,麦,黍,稷,菽

统称为五谷

五谷虽是杂粮

确是

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主食

后来

五谷也指粮食了

民以食为天

所以

人们总期盼着

在这秋天

在这金秋季节里

五谷丰熟(登)

有了吃饱肚子的保障

人们才会安居乐业

也会追求精神享受

在新家撒一些五谷

以示住进新房衣食无忧

在新人的床上撒一些五谷

代表以后日子幸福美满

……

也将这颗颗饱满的“五谷”

填充心间

让人找到生活的踏实感

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

好好珍藏

石锦凤,笔名梅。退休人员,文学爱好者,瀚海园读书会会员。愿余生有文字陪伴,让生活得以充实,让心灵得以慰藉。



25-五 谷


季节里五谷如诗

铺满田野

是北方土地上的战士

坚毅而立

是江南水乡里的佳人

盎然温婉

是农人的汗水

土地的儿女

季节的轮回……

在袅袅炊烟中

讲述生命真谛

在满满收获里

绽放无尽光彩

生命里五谷乃根

滋养泱泱华夏儿女

我们当心怀敬畏

感谢这大自然的馈赠

岁月的恩泽

李发海,甘肃民勤人,退伍军人,笔名冷梅。现就职于中盐内蒙古化工氯碱厂安环部保安员。喜欢诗歌,书法。作品散见《哈密报》《三道岭煤矿报》《兰太报》《中盐内蒙古化工》报等。



26-五 谷


清晨草色入帘青,田间行走香草浓。

眼前五谷斑斓美,粒粒用在佳肴中。

家乡味道人人知,教育也需穗多彩。

故事就从厨房出,美食文化个个赞。

美味其实不简单,五谷最值人深思。

人间美酒淳礼节,歌笑喧闹日与暮。

田翁恻隐酒归来,明月山头乐岁兹。

稻米誉为珍珠宝,富有土地结智慧。

吾家沿路问消息,桌前行客信乾坤。

李桐舒,笔名:舒馨,毕业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从事幼教工作20年,是文艺阿拉善会员学员、喜欢读书,打羽毛球。曾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多次在新华书店举办桐舒姐姐读书会。喜欢文学、写作、读书、朗读。先后考取并获得中级沙盘游戏资格证。



27-五 谷


五谷丰盈满九垓,黍稷丰廪笑满腮。

稻香翻涌金穗重,麦浪碧波菽盛装。

农家笑颜谷满仓,国泰民安乐安康。

中国饭碗中国粮,粮安天下五谷香。

五谷

是大地的馈赠

在广袤的农田间

沐浴着阳光的五谷身披盛装

为大地点缀上一抹艳丽的色彩

黍稷、稻麦豆,是农民辛勤耕耘的结晶

俯下身,双手捧起粒粒情深

五谷丰,农家笑语盈

五谷,承载农耕文明

五谷,生命的钟声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你听沉静的农田里

仿佛能听到五谷的呢喃声

它安慰着人们忙碌的心灵

五谷,是大地对我们的馈赠

让我们时刻铭记着感激与珍惜

陈子武,笔名流沙河,网名塞外小村落,阿拉善盟人,喜读书、写字、更爱诗与远方,喜欢用文字记录心灵感悟。在《阿拉善文学》举办的建党百年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在《村居通》全国社区征文比赛获得优秀奖。并在《塞北文学》举办第二届“感恩的心”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优秀奖。作品见于《阿拉善文学》《新疆文学》《村居通》《塞北文学》等刊物,有作品收录于《中国新时代诗人作品集:百年华诞》《2022年中国优秀诗人作品选》《诗词楼阁》《中国优秀诗人作品选第二卷》《中国新时代档案库典藏经典》中,是中国新时代档案库认证诗人。



28-五 谷


dao:俗称是大米

水田播种也 煮饭又做粥

shu:俗称是黄米

是田均可种 酿酒少不了

ji:俗称是小米

贫瘠旱地种 营养小米粥

mai:俗称是面粉

北方广泛播 面条和馒头

shu:俗称是豆类

各地均有种 餐饮少不了

慧眼识真金 人类大智慧

一切皆可无 只留五谷活

古人有精点 后人要牢记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农民最辛苦 养育千万人

上帝给不了 神也赐不上

浪费粮食耻 知恩要图报

现在腹中饱 莫忘过去饥

全凭祖国好 才知得安康

五谷养育胃 实际救人命

五谷是杂粮 其实是精品

五谷要劳作 天上不掉饼

五谷已机械 解放劳动力

五谷是太平 苍满心踏实

五谷要珍贵 世界有饥人

五谷要糟蹋 老天要惩罚

五谷深加工 致富一大片

五谷经风雨 秋季有捷报

五谷丰收年 正时好光景

李淑霞,瀚海园读书会会员,爱旅游喜花草,随遇而安。



29-五 谷


没有挨过饿的人,

是不知道五谷的珍贵。

常听老年人说起六零年,

挨饿的事,粮食缺少。

人们吃野菜,野草,树皮。

饿死了多少人。

有五谷裹腹是多么幸福。

而现在生活好了,

就不知道惜福。

餐桌上的剩菜剩饭,

倒了多少。

珍惜五谷吧,

粒粒皆辛苦,

它是生命的源泉。

张秀兰,网名兰草,阿左旗牧民,喜欢舞蹈,喜欢音乐,喜欢服装裁剪缝纫。爱好奇石收藏,奇石配诗,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



30-五 谷


当你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

就深藏着很多美好与憧憬

大地的怀抱温暖而坚实

心底里发芽的希望

总是流淌出更多幸福

想到五谷,想到丰收

就有了与你再次重逢的感觉

所有离别的节气与日月

仿佛有着记忆无法到达的距离

手捧五谷,迎来丰收时节

大地上飞扬着无数收获的景象

我终于,与千千万万个你再次相遇

那些往昔,那些幸福

在温暖的光芒中溢出饱满的乳汁

袁华年,笔名骆驼先生,80后,内蒙古评论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驼铃》文学季刊主编、《阿拉善文学》执行主编。有短篇小说、微小说及散文、诗歌等刊发在《三角洲》《骏马》《鄂州周刊》《华文月刊》《华中文学》《乌海日报》《阿拉善日报》等刊物和网络媒体。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驼铃》文学季刊、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推荐原创文学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评论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