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导读: 为什么有的孩子迟迟不能长大?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的心理、行为依然停留在小孩子的状态?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怎样的影响? 其实,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仅是生活和物质上的照顾和满足,还有心理、精神层面的滋养与接纳。 当父母能够放下“自恋”和“控制”的部分,结果可能是双赢:父母获得放手的自由和快乐,孩子也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 ![]() ![]() 强制孩子服从安排 是孩子成为“巨婴”的根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孩子太听话并非好事。 站在父母的角度,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听话、孝顺。想被父母喜爱的孩子,会千方百计讨父母欢心。 在多年咨询工作中,我发现亲子关系中的痛苦,大多来自权力之争和个人意志的较量。 对自恋型父母而言,个人意志大过天,他们必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父母各种软硬兼施、利益诱惑,或者变相的羞辱、威胁、惩罚。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已经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心理、行为依然停留在小孩子的状态。学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都要听父母的。 没有父母的允许,他们不敢自作主张,不敢真正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和父母不一样,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 我曾接待过的一个个案很有代表性:一个躁郁症的孩子,每天都活在和妈妈的斗争中。母女俩的斗争内容,都是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 女儿想披着头发,妈妈坚持要她扎起来;女儿不吃鸡蛋,妈妈每天都逼她吃;女儿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妈妈各种阻止,说外面不安全;女儿想自己布置房间,妈妈偏要干涉......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家里重复上演。 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总会演变成母女间的激烈对抗、对骂,甚至互殴。有时因为动静太大,邻居还拨打110报警。 女儿说:“跟我妈在一起太可怕了。我想去死。” 妈妈问:“您能不能把她治好?”我问她:“治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她说:“听我的话呀。” 我说:“抱歉,我做不到。你女儿病得很重,多次自残、自杀......如果都要听你的,她不想活了怎么办?” 她冷冷地说:“她要是不听话,那还不如死了。” ![]() ![]() 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满足 精神层面的滋养同样重要 孩子不听话,对一些父母而言,意味着自恋受损,意味着身心崩溃。 安徽的一位妈妈,因为6岁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自己又被家人各种指责,一怒之下,她拿起桌上的水果刀,狠狠捅了自己七刀。 家人把她送到医院,医生都难以置信:一般人捅自己两刀都受不了,她竟然捅了自己七刀。 有一次在机场,我遇到一对年轻的父母,他们正在教训年仅1岁的孩子,说他不乖、淘气、好动,不好好吃饭,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很严厉地要求他必须改正,不然就不要他了。 这对父母很激动,尤其是妈妈,几乎快要声泪俱下。那个1岁的孩子,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 这一幕让我有些难过。降临人世才一年的小生命,就要接受父母的各种要求,各种指责。这种教育方式太不科学,不符合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 一位来访者悲愤地说:“父母文化没我高,认知也不如我,凭什么我要听他们的?人人生而平等,父母也可以听孩子的呀。对了,就算孩子说的都是对的,他们也不听啊。” 我请他举例。他说,每次父母出门旅行前,他都要提前各种叮咛,生怕他们到外面上当受骗。但不管他怎么苦口婆心地提醒,父母每次旅行几乎都会上当受骗。所以当父母要求他听话的时候,他就很不服,很冒火。 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一些来访者吐槽父母,说他们又多疑又顽固,很多时候,他们宁愿相信骗子,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一些父母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却没有能力反观自己。很多时候,父母其实也不想听孩子的话,或者把孩子的话当耳边风,根本没有听进心里去。 我常对家长说,孩子不听话,有时不完全是坏事,这或许意味着他正在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 我认为,反抗父母的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从来不曾反抗,或者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 一个长期被父母压制、不敢反抗父母的孩子,当他走进学校,走上社会,走入职场,容易成为被霸凌、被PUA的那个人。 在父母面前从未赢过的孩子,通常自卑、怯弱,在其他人面前更赢不了,甚至被欺负。 这个道理,很多父母心里也明白,但他们宁愿牺牲孩子,也不愿放下权威的身段,去看见孩子,听孩子的话,承认孩子有时就是对的。 对他们来说,失去话语权,失去对孩子的掌控,就意味着自己输了。 一些来做家庭咨询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痛哭流涕,孩子诉说自己如何不被爱的时候,常常瞠目结舌,大呼冤枉。 他们历数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历数为孩子花了多少钱,历数如何精心照顾、养育了孩子。他们拒不接受孩子的表达,甚至表现得比孩子还要愤怒、委屈。 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仅是生活和物质上的照顾和满足,还有心理、精神层面的滋养与接纳。 当孩子或家庭出现问题,正是父母需要反思的时候。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能听孩子的话,敢让孩子赢。 当父母能够放下自恋和控制的部分,放弃亲子关系中输赢、对错的念头,勇敢面对、接受孩子的真实,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 结果可能是双赢:父母获得放手的自由和快乐,孩子也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 ![]() . 主编/屈华 执行主编/言心 编辑/七斤 视觉/日敦社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