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2022年的一天,我与一干昔日老同事在公园茶叙。多年不见,年过古稀的我们握手寒暄,吸引了茶室内不少茶客目光,尤其当他们一口一声唤我“校长”,更是招来茶客的窃窃私语:这个貌不惊人的白发老者,是什么学校的“校长”?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只能如实相告:我是厂子里管职工教育的,按照当下的说法是“打酱油”的。 “文化大革命”之后,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回炉”,职工教育在上海再次起飞,就连我们远在杭州湾的金山石化厂也是办得如火如荼。当时的青工大都是73届、74届、75届,说是初中生,其实小学毕业都是勉强的。厂里很重视职工教育,从各部门抽调老大学生和工程师担任各文化课老师。我至今也搞不懂,我一个67届的初中生,何德何能会被厂部委以厂职工教育的负责人,人称“校长”。这绝对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了。 记得那时厂里是花了大决心的,每期三个月脱产进行文化培训。于是这些青工就这样一本正经地坐在教室里,捧起职工教育的教材,认真听任课老师讲解文化知识。当时总厂教育处对职工文化教育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处长吴玖仪还到我们远离总厂27千米、有人戏称“石化西伯利亚”的原油罐区和油码头来指导工作。吴玖仪处长是原华东局宣传部的干部,作风深入务实,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处事干练的老干部,在总厂职工教育系统享有很高的威信。那天她一个人来到厂校,对认真上课的师生很是满意,鼓励我说:“咱们石化厂是毛主席亲自圈阅、周总理操办,第一个引进国外先进石油化工设备的特大型的现代化企业,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职工队伍,任重而道远啊!” 回总厂前,吴处长对我的工作表示肯定:“在刚才召开的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上,大家对你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评价不错。”但我想,我作为职工教育的负责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文化知识提升了,工作起来才更有说服力。她还告诉我,自学高中毕业考过两个月就要在石化中学举行了,“你应该去试一试”。热心的她还建议我报考高中文科为宜,如果是理科,其中一门高中数学是很“吃力”的。她的话语虽轻,但我心里却暖暖的。 两个月后,金秋送爽的夜晚,我按时到石化中学参加自学高中的语文考试。突然发现,吴处长正在校门口叮嘱和鼓励参加考试的职工。看见我过来,她笑着鼓励我说:“放松点,考不出,明年再来嘛。”因为是石化职工首考,那天考场的气氛很紧张,但我却很放松。也许是平时为报刊写点小言论的缘故,那篇叫做“渔夫与哲学家”的命题作文很让我有话可说。轻松在考卷写完最后一行字。我跨出考场,在沉沉的夜色里,突然发现吴处长仍然在校门口等候。原来她没有回家,正焦急地等着考生的考试情况呢。一看见我,吴处就问我作文的撰写情况。我把文章的论点、论据告诉她,她笑道,这是她目前听到的最到位的作文。吴处长是总厂几万员工公认的笔杆子,她说“行”,那就肯定“行”啊! 我运气很好,自学高中四门课“一枪头”通过。当年自学高中文凭轻松拿下的经验,对我以后参加大专和本科的自学考试起到了推动作用。 那天茶叙,几个老同事对吴处长当年主事的上海石化职工教育连连赞叹,认为青工“双补”(文化和岗位培训)对推进职工素质的提升功不可没,让我们这些青工受益满满,至今难以忘怀。从这些青工队伍里,走出了部长、局长、董事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一批批手有绝活的能工巧匠,也有在现今报刊亮相的诗人和作家,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魂牵梦绕的职工教育,也常常让我想起当年一心扑在职工教育的吴处长。年轻时学诗喜欢的那几句诗,我想送给年近九旬的她: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Teachers' Day END 审核:吕鲜林 本文选自2023年第8期《上海滩》杂志 来源: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上海老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