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佳琦说的对,多从自身找原因

 雨萌小站 2023-09-22 发布于辽宁

Sep.

22.2023

昨天看到一条名为“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infj”的视频,且不说现在十分流行的人格测试是不是真的合理,单是这个以家庭为抨击对象的标题就使人恼火。突然感觉现代人都好喜欢用“原生家庭”这个词来覆盖自己的性格,好像所有自身的缺陷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到良好的教育或引导,把责任都抛给了家庭原因。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虽然无法选择,看待事情的视角却应该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否则人为什么要区别于动物呢?否则成长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有一部分认为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的人,的确人生的负重比一般人更多,承受的苦难也多一些。但这不代表着可以为你的失败人生背锅,因为人不仅是群体中的产物,还是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在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中,你从小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极端的,因此你觉得自己偏激的性格由此而来。可当你如此下定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可以分辨对错,却不愿为自己的缺点买单,而将错误源泉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实际上,你更应该做的是自省,是找到改变自己性格缺陷的方法,是走出原生家庭的枷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你比其他人都清楚,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所以你有更多的责任为整个家庭找想,从大局出发。

另一方面,我觉得互联网上的各种测试都不是绝对的,又或者说那只是随着一个人的眼界和经历不断改变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被这些测试所定义,也不必觉得测试结果就是对自己一生的概括。因为人是不断在变化的,环境也是不停更替的,身边的人都在更新,自身的细胞都在代谢,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情呢?

之前在知乎上有一个北京男孩控诉母亲的帖子,他说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令自己如今仍无法释怀。事情大概是他在北京某中学读书,初一初二成绩都很好,是重点班第一第二的学生。结果初三时因为早恋分心,成绩一落千丈,同学老师们都对他另眼相待,母亲也一直在责怪他,说家里给他投入了多少钱,多少心血。在这段低谷期,他没有得到过一句鼓励的话,一句安慰,导致他破罐破损。虽然后来通过努力又回到了原来的成绩,但他觉得经历过那次的事情,他变得怯懦内向,不敢花钱,对别人的示好也觉得不过是一时的,没有人值得托付和依靠。

这篇帖子下面众说纷纭,大多是与贴主有相似经历的人在诉说各自的不幸。我想这些人一定都很年轻,没成家也没有孩子吧。因为人的认知会根据自身情况而改变,比如在我从前看来也会站在男生的角度上想问题。但现在作为新手妈妈,我却丝毫没有与男主共情,反而很同情男生的妈妈。且不说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对他伸出援手,他不去怪老师,也不怪朋友,甚至都没提过爸爸,只说怨恨妈妈,难道妈妈就该承受关于孩子的一切,活该被埋怨吗?只因为妈妈是为你付出最多的人,投入最大的人,牺牲最多的人,就应该永远护你周全,不得有半点差池吗?你的父母也是人,也有属于他们的人生,甚至也有年少未完成的梦想。你不说你早恋的事,也不说自暴自弃的事,就怪妈妈没有安慰你,就一肚子委屈。你想没想过,你成绩滑落那天妈妈在公司有没有经历什么,有没有不开心的事,她绩效没完成老板怎么数落她的你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张嘴闭嘴都是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未来……这样真的值得被同情吗?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凡事求人好做,求己却难。因为“求诸人”太容易了,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而对待自己却是推卸责任,撇的一干二净,这谁不会呢?可是如果能做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可见君子的品行了。

当代人万事躺平,习惯性摆烂,遇到问题永远是从外界找原因。殊不知我们在对外界不断指责的时候,属于个体的发展也会越受局限,眼界越狭隘,内心的委屈和不甘也会越来越深刻。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则是接纳并走出局限。因为身陷囹圄,所以才知道如何走向有光的那面。

抱怨处世艰难,强调原生家庭的不幸将伴随一生,怨天尤人却从不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当一个人失去自省能力的时候,眼中都是情绪,看不到问题,也无法自救。

我想,不管是埋怨母亲的男生,还是抱怨原生家庭不幸的人,都应该早一点看到这个世界的缺憾。认识到万事万物的盈缺和互补,将那些外部对自身的影响看做羽翼,帮助自己飞到晴朗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