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渐行渐远“三月三”

 微江都圈 2023-09-22 发布于江苏

“三月三”,原本是传统庙会,后来演变成物资交流节,鼎盛时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时值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很低,物质相当匮乏,商品供不应求。“三月三”物资交流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要,为商品流通、互通有无作出过很大贡献,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原本以祭祀为主的传统庙会逐步演变成以生活日用品及农村生产资料为主的物资交流大会。

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流通领域日趋成熟,“三月三”物资交流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三月三”不仅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的提升、城市的升级以及给城市的管理带来困难,甚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为此2005年3月下旬,江都市城管局、工商局、公安局和建设局联合发出《关于江都城区“三月三”不再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的通告》。

转眼又到交流节期间,在江都城区停办“三月三”物资交流节二周年之际,农村未停办的乡镇物资交流大会情况如何呢?

笔者今天下午回江都途经高徐交流节(农历二月二十八)时特别注意观察,相比以前,参加物资交流大会的经营者及消费者明显减少,显得清冷,以前那种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复存在。随着各种类型的超市向农村延伸,农民购买生活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十分便利,随时随处都能买到,再也不会出现象过去那样,非要在物资交流节上才能购买到的现象。交流节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小商小贩的生意不如买小吃的吃香。除了看热闹、凑热闹的,大多数人实际上缘于一种怀旧情结,或者说只是一种习惯而已。而这种原有的生活习惯还不能一下子被完全改变和打破。比如人们用这一天交朋会友,这实际上是一种民风民俗,而要彻底改变这种习惯,相信还要很长时间的消化过程。

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此类活动是由民间经纪人牵头承包组织商贩,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举办的。政府不直接参与主办,不再投入人力、财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及协助安全保卫,确保活动的顺利举行。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江都城区的“三月三”,早已被花卉经贸旅游节所取代,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时代的脚步挡也挡不住,不是想留就能留住的。笔者建议,怀旧的人们不妨到农村看一看,利用节假日去乡镇赶赶交流,寻觅寻觅往日的情怀和过去的生活,一定会有别样的心情和意外的收获。

(2007年旧稿,原载于扬州晚报博客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