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看了孩子的作文后,觉得这件事我做对了!

 古读 2023-09-22 发布于广东

昨天我找书的时候,发现天天的作文本,于是便瞄了瞄。之前,我很少看他的作文,偶尔看过几篇都是他妈妈偷拍转发给我的。天天不让我看他的作文,应该是担心我挑刺。我确实是一个爱挑刺的人,特别对自家人,容易产生“爱之深责之切”的情绪。我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不好,自家人别家人还不都是人,是人就一样有各种毛病。

为了避免吹毛求疵,我自觉不去看孩子的作业,而且本来我也觉得自己的事该自己干。何况,为了他能干好作业,我也早早地给他打下了基础,那也是经年累月苦口婆心经营的。我不怎么过问孩子的作业,最多问一问完成了没有。天天妈妈因此偶尔抱怨我,她不明白其中有好的一面。就像暑假期间,有时候整个下午,我和天天分别在自己的房间里各行其事。天天妈妈指责我不陪孩子,而我觉得培养孩子“坐冷板凳”的定力是殊为难得的,这事也得从小练。

再说,我也有自己的事,而且我做事的时候,无论大事小事都不喜欢被打扰。既然我做的是没什么流量的事情,那么追求一下心流就很有必要了。上班的时候总嫌钟走得太慢,不上班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半。原谅我的吹毛求疵吧!这些年来,毕竟我也没放过自己。

尽管我吹毛求疵,但是我还真没怎么批评孩子的作文。因为我没看过?呵呵,其实我只是没主动看而已,让天天妈妈安利过不少次。再说,一个人作文写的咋样,也不需要老看,这事也不会是一日千里。天天的作文写得如何呢?我觉得还行,还行的意思就是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这不是一句废话。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他认真地去完成作文,尽量写好,没有敷衍了事;二个是他的作文反映了他自己,就是以他的性格、经验和能力差不多就写这样。是不是我也通情达理?

对于孩子的作文,我持一种特别的态度,就是要多发现优点,少挑毛病,文无定式,不要太拘泥地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而是通过”写好一句话”开始,慢慢去发展。让孩子写他自己的真情实感非常重要,不是自己的感受,完全人云亦云地堆砌文字,再怎么写下去也没多大的提升,而且将来也不会喜欢写作这件事。多说一嘴,现在的教育上很多时候是在抓学习成绩,而不是抓学习能力,将来免不了要空虚的。

如果孩子不认真写,敷衍了事,是可以批评的。这是我很在意的事情,无论干啥,都该尽力去做,努力做好。浮皮潦草的人再有天赋也是干不成事的,千万不要从小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气。小时候这样行事,一辈子都会如此。汪曾祺说他的老师沈从文很看重一个品质是“耐烦”,他的儿子一个人在鼓捣玩具好半天,沈先生就夸孩子“很耐烦”。

如果孩子用心写了,写得不够好,家长就要多点耐心。孩子的能力不够,没办法,要去引导他在哪些方面可以多琢磨,写得再细致一些,准确一些,完整一些。说到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非常缓慢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对孩子对大人都是如此。大人往往眼高手低,真要是写也会抓耳挠腮,乃至抓狂。要想写得好,就要多读、多写,还要耐烦。

昨天我偷看天天的作文是两篇读书笔记,一篇是《城南旧事》读后感,另一篇是《不老泉》读后感。

我觉得这两篇读后感都写得很不错,比较准确地理解了小说内容,对小说风格的感受也很准确,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一篇合格的读后感,应该要包括作品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自己的感受这几个方面。最明显的缺点是断句方面不合规范,偶尔还有错字,他一直有类似的问题,不过我都没有指正,因为这些改起来比较容易,知道完整的句子必须有主谓宾就明白了。

这两篇读后感能写的不错,得益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整本书阅读课。完整地读一本书跟只读节选的文章是大有不同的,整本书呈现一个全景视野,会更好地感受到氛围,这个氛围中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气质也会凸显出来。多读整本书的好处,就像高年级的孩子做低年级的题目,尽管那个知识点还是以前的,但是由于你的经验丰富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天天在四年级以前虽然读的书也不少,但还是处于读故事的阶段。如何从读故事上升到读文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有的人很长时间也未必能有进步,因为文学的表达有很多内涵,即便孩子自己能有点感受,但也是影影绰绰。其实很多成年读者面临同样的问题,读书的人不少,但是能把书读得有点样儿的少之又少。

如果一直停留在读故事的阶段是有点可惜的,同质化的阅读收益不是很大。很多文学作品并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以文学性。有很多孩子小时候爱看书,因为喜欢看故事,再大一点发现没有超过《哈利波特》的故事了,就不再爱阅读了,这就是没能跨越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举例来说,外国的小说《小王子》和沈从文的《边城》单从故事上来说,没什么新奇和趣味性,但是它们都是经典作品,能品味其中的好来,就要读出内涵来,这个对读者是有要求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共读《小王子》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说被感动了,而我也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我想我和孩子在《小王子》里相遇,就像飞行员在沙漠里遇到小王子一样。

古读少年读书会

有时候读一本书看似杳无踪迹,但是它亦可能静水深流,滋润着整个人生。就像刘向说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医愚。文学无所不包,能塑造人的心灵,抚慰人的精神,在有限的人生里生出一个无限的境地可供驰聘。

我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个好分数和考个好大学,那些不过是生活的工具,而是希望他能更好地体验生活,内心充盈,有情怀,有温度,也有力量。这个不是将来才能有,现在就可以有,只要打开一本好书,就可以在春风浩荡里遇见青山秀水。

让孩子爱上阅读,用阅读促进思维
有意者可扫码加微并注明少年读书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