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沂孙1865年篆书临吴大徵《夏小正》六屏立轴

 東海書畫 2023-09-22

杨沂孙1812或1813—1884,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观濠居士、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杨沂孙篆、隶与邓石如颉颃。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杨沂孙篆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融金文于小篆,为篆书艺术的拓展另辟蹊径。他的篆书 刚柔相济,方圆并用,形成醇和典雅的个性书风。

释文:夏小正。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农纬厥耒。初岁祭耒始用。囿有见韭。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田鼠出。农率均田。獭祭鱼。鹰则为鸠。农及雪泽。初服于公田。采芸。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

县在下。柳稊。梅杏杝桃则华。缇缟。鸡桴粥梯。二月:往耰黍,禅。初俊羔,助厥母粥。绥多女士。丁亥,万用入学。祭鲔。荣堇采蘩。昆小虫,抵蚳。来降燕,乃睇。剥鲜。有鸣仓庚。荣芸,时有见稊,始收。三月:参则伏。摄桑。委杨。羚羊。榖则鸣。颁冰。采识。妾

子始蚕。执养宫事,祈麦实。越有小旱。田鼠化为鴽。拂桐芭。呜鸠。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鸣札。囿有见杏。鸣蜮。王萯秀。取荼。秀幽。越有大旱。执陟攻驹。五月:参则见。浮游有殷。鳺则鸣。时有养日。乃瓜。良蜩鸣。匽之兴五日翕,望乃伏。启

灌蓝蓼。鸠为鹰。唐蜩鸣。初昏大火中。种黍。菽糜。煮梅。蓄兰。颁马。将闲诸则。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煮桃。鹰始挚。七月:秀雚苇。狸子肈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荼。斗柄县在下,则旦。

八月:剥瓜。玄校。剥棗。粟零。丹鸟羞白鸟。辰则伏。鹿人从。鴽如鼠。参中则旦。九月:陟玄乌蛰。熊罴貊貉,鼬鼪则穴,若蛰。荣鞠。树麦。王始裘。辰系于日。雀入于海为蛤。十月:豺祭兽。初昏,南门见。黑鸟浴。时有养夜。玄雉入

于淮,为蜃。织女正北乡,则旦。十有一月:王狩。陈筋革。蔷人不从。十有二月:鸣弋。玄陨麋角,驹贲、纳卵蒜。虞人入梁。陨麋角。

款识:是幅第二行末“陨麋角”三字当在“蔷人不从”下。同治乙丑五月,余以凤阳守秩满入觐,居中弟邸舍,定省之余书寄叔弟书成伯子。沂孙。

钤印:杨沂孙印、咏春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收录于西汉戴德汇编《大戴礼记》第47篇。在《隋书·经籍志》首次出现《夏小正》单行本。本历书可窥见先秦中原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知识。《夏小正》撰者无考。一般认为成书时间为战国时期、两汉之间。宋朝傅嵩卿著《夏小正传》集成了当时两个版本《夏小正》文稿。

杨沂孙篆书《夏小正》流传的版本很多,杨沂孙《篆书夏小正八条屏》纸本篆书 安徽省博物馆藏;此篆书夏小正六屏根据题识,记中便明确说是临自濠叟。濠叟是晚清篆书名家吴大徵,也是取金文而形成其个性书风,显然也与杨沂孙选择了同样的探索方向。但杨的兼容更为成熟,因此书风更加温文醇和。而吴更多侧重于金文的凝练、严谨,因而显得拘板少韵味。至于黄士陵、王福厂、邓散木等,取法金文,以篆籀体兼融、形成风格独特的篆刻,也都是来自杨沂孙篆书的启示。继邓石如以秦汉隶法重新开拓了篆书之路,杨沂孙以金文入篆,又为篆书的发展另辟一新境,以及此后的吴大澄、赵之谦、吴昌硕等篆书家辈出,追本溯源,则是金石学与碑派书风的时代审美思潮,使沉寂了千百年的篆书激发了新的生命。此作品也证明一位书法家,能做到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而不是像今天书坛某些人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丑书遍地,一群马户演习皇帝新装!

清末状元、首任山东大学校长 王寿彭书法节录《乐志论》

清代三朝元老 钱陈群行书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 册页

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 董其昌 行书闲窗论画册页 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