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告诉成年的儿女,去相亲之前,要学会“三大效应”

 布衣粗食68 2023-09-22

有人说:“相亲就像卖大白菜,被人挑来挑去,菜叶烂了,还不一定卖出去。”

虽然话不好听,但是对相亲的失望,显而易见。

总结一番,相亲成功率不高,原因有很多:彼此很陌生,没有什么好感;都有自己的标准,习惯按图索骥;有人在敷衍,只是被逼着参与见面会;把相亲当成猎艳,人品低劣;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工作,难以再见......

作为父母,肯定希望儿女遇到一个好心人,然后喜结连理。安排几次相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本着提高相亲成功率的意图,建议儿女们,学一学以下“三大效应”,提升对爱情的认知,看透爱情的本质。

01

“首因效应”:别相信一见钟情,要相信日久生情。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把测试者分成两组,看同一张照片。他告诉第一组,这是一个罪犯;告诉第二组,这是一个科学家。

过了一会,两组的人都写出了对照片的描述:第一组说,眼睛里藏着邪恶,高耸的额头代表不知悔改;第二组说,深邃的目光,藏着智慧,高耸的额头是意志力。

很明显,两组的人,都受到了“事前告诉”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的道理。这就是首因效应的主要解释。

在参与相亲之前,我们会通过身边人的描述,或者朋友圈里的照片、生活文字,了解相亲对象的情况。

接着,在第一次见面时,会形成“不可言传”的印象。

在长相方面,多半要求很高。就像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找一个有眼缘的人。

眼睛扫过对方的脸,看到对方的身材,聊几句“上不靠天,下不着地”的话,介绍彼此的家庭基本情况,相亲的过程,基本就结束了。

接触时间很短,还期待一见钟情,显然是不靠谱的。对于记性不好的人,也许连对方说过什么,什么样子,都记不住。

名字稍微复杂一些,都会导致迅速忘记;连续几天都在相亲,那么对人的印象,就很肤浅了;对于人品,就更无从考证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相亲去结交,通过之后的沟通去了解,形成良性互动,就是“相亲”最大的功劳。

能够摆脱首因效应,就能深入、客观公正去评价一个人,从而产生真爱,形成婚姻意识。

02

“期待效应”:别相信媒婆的嘴,要相信现实,接受心里落差。

对于未来的一半,我们的期待值很高。

在相亲之前,经过媒人的热情介绍,就会发现一个征兆——但凡你期待的,都会在对象身上体现。

他的个子很高,很帅气,工作也好,月薪过万,家里还有车和房子。他的父母,也是通情达理的,尤其是他的兄弟姐妹,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她啊,模样端庄,是大家闺秀。虽然年纪偏大,但是显得年轻,人也很老实,不挑剔......

撮合了好一阵子,两个年轻人见面了,发现男人的车,是晒谷坪上的风车,是一辆小单车;房子在农村,还很破旧了;女人谈了几次恋爱,怎么也和“老实人”不沾边。

所有的期待,都在见面那一刻,碎了一地。

要相信,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聪明的人,都会降低期待。等对方出现的时候,发现比期待的要好很多,因此相爱的几率,就大多了。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许允,经过媒人撮合,他兴高采烈地娶了妻子阮氏。

本以为,她出身士族之家,姐姐阮侃的模样也很好,应该是美人的样子。哪知道,揭开盖头,发现是一个丑女,顿时就不想去洞房了。

过了几天,阮氏问:“你是找美女,还是需要品德高尚的女人呢?”

经过一番沟通,许允恍然大悟,婚姻美满。

允许自己的期待,存在落差,看起来是降低要求,其实是“顺其自然”的心态,不会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婚姻。

03

“海潮效应”:别相信对方一眼看上自己,要主动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海水因为天体的吸引力,潮起潮落。

吸引力很大,潮水就很高,吸引力小,潮水就很小,吸引力太小了,就没有潮水了。

相亲也是一样,若是你没有任何吸引力,却指望对方吸引自己,显然是不对的。谁都不能成为对方的“累赘”,而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奋斗,互相成就。

相亲中,很容易出现两种人:被“贤妻良母”绑架的女性;被“成功人士”绑架的男性。

在单位上,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会巧妙地安排办公室,形成“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工作格局;也会提高人才的待遇,增加单位整体的吸引力。

爱情也需要考虑海潮效应。

你若想得到一匹良马,就种下一片草;你要遇到凤凰,就种下梧桐树;你要遇到贤惠的人,就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和谁过日子,都是和“自己过日子”;你是谁,就会遇到谁。这样的逻辑,同样适合相亲活动。

哪有人会去遇见一个“烂泥巴糊不上墙”的人,人家只想帮一帮需要追梦的人。

04

相亲是婚配的机遇,是人生的偶遇,妙不可言。

好的相亲,不是完美无瑕的,而是奔赴幸福生活的开始。

每一个人都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去考虑,看看自己的条件,考虑对方的条件。及时改变限制恋爱的条件。

父母啊,不仅要为儿女着想,还要给儿女松绑,别总是按图索骥。

作为儿女,一次相遇,一生相亲,如此就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