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单元设计《年月日》

 liangchenlq 2023-09-22

于里镇中心小学    王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年、月、日>单元说课》。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单元分析、单元规划和课时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单元分析

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学情三个方面进行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横向分析:本单元包含三个内容: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综合与实践(制作活动日历)

图片 2.纵向分析: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单元中主要认识整时;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元中呈现的内容由认识整时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中不但认识秒,完成对钟面上能够体现时间的认识,还增加了有关时、分、秒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是时间相关教学内容的终篇。年月日的教学,无论是有关量感体验的难度,还是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都与“时、分、秒”的学习有较大差异。

图片

(二)学情分析:  

1.认知起点:本单元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时间观念  

2.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够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愿意与小伙伴交流,能够较为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3.认知难点:时间单位抽象难懂,从原先“时、分、秒”较短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时间单位,跨度很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本单元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时间观念,需要学生在不断应用、不断体验中建立 。时间单位“日”是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的。但让学生理解一个月或者一年时间有多长,却需要借助一定想像力。

图片

(三)课标分析:

1.课标变化:《年、月、日》原属于数与代数领域。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把这部分知识划分到了综合与实践的领域。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图片

本单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图片

2.课标摘录:

(1)2022新课标【内容要求】(学什么)

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涉及“认识年、月、日,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认识方向”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主题活动:年、月、日的秘密

知道 24 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学业要求】(学到什么程度)

年、月、日的秘密。知道24 时记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家国情怀。

(3)教学提示(怎样学)

认识年、月、日等更为一般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应用性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提升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知道中国古代那些与量有关的概念的由来,培养家国情怀,积累学习经验。

二、单元规划

(一)单元目标分析:

(1)低阶目标和高阶目标

低阶目标:①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③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高阶目标:

④通过主题式活动,会制作月历牌;能作出某天的时间规划;

⑤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单元原课时规划和现课时规划

图片图片

(3)单元课标分解

图片

2.主题活动设计

(1)结构化活动设计

图片

(2)主题活动设计

图片

3.单元评价设计

(1)主题活动的评价。在第一学段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关注创新性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得到的,对于学生而而言,这样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创新,就应当予以鼓励。要引导学生经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鼓励学生个体和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创造的热情,形成创新意识。

(2)过程性评价

①评价方式丰富。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②评价维度多元

评价维度多元是指在评价过程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③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如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交流学习小结让学生互评,以及让学生自评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④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终结性评价:

评价方式丰富,应包括书面测评、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维度多元,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时规划

1.课时目标

图片

2.结构化设计

图片

3.创新素养生发点

(1)学生能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本节课学生针对年月日先提出自己的问题,由问题入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图片

(2)劳动意识是创新素养的基石。本节课的前置研究,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学习单观察年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主动参与劳动,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在学习单中,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我是这样探究的,我还有哪些困惑。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指向问题的解决,创新素养得到培养。

图片

(4)技术应用是创新素养的重要工具与途径。加强线上网络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的融合,突破传统数学教育的时空限制,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与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加强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应用是创新素养的重要工具与途径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学习新知的兴趣,尝试用旧知进行创造,或改进和优化。

图片

(5)问题解决是创新素养的根本指向。课堂交流中,通过课前观察探究,分小组汇报交流。从提出问题,到学生之间互相研究并解决问题,在汇报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解决是创新素养的根本指向,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汇报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图片

(6)通过猜想,加以验证,并得出规律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学生通过猜想闰年与数字几有关系,用年历表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图片

(7)课堂中,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在活动中的操作、交流、创意,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报告等成果的评价,学生收获了数学眼光,同时塑造了创新人格。

图片

四、总结

1.主题式学习的特点

(1)在主题活动中,凸显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设计了长时的主题活动“年、月、日的秘密”。主题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主题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教师的指导面向了全体,全程跟进,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需要怎样的帮助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反思与交流,描述感受、表达收获、总结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2)源于生活经验,止于数学理解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景中感受时间。课堂上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素材,还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日历,制作月历,在日历中记录重要的,有意义的日期,同时还安排了闰年来历小视频。展开了丰富多彩实践活动,感知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3)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新知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例如:“年月日知多少”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身边的老师,家长收集关于年月日的信息,并在主题活动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与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主题活动教学是跨学科背景下的数学内容学习,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编者按】

4月6日,五莲县《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创新素养策略研究”》阶段展示研讨会在行知实验小学召开。课题组成员在研讨会上通过“说讲评”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公众号将陆续发布研讨的视频及课堂实录。
第二期:王凝:大单元设计《年月日》
于里小学王凝作《年月日》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从单元分析、单元规划、课时规划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课标摘录、课标分解确定课时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的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注重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发言视频见下一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