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相约在家乡的小镇上,一家村人的店里碰头,然后再各自回家。 我到时母亲走附近去了。时间已经过了饭点,肚子饿了,我便到对面的快餐店里吃中饭。 听到门口有小舅的声音,我走出来招呼了几句,然后小舅去忙他自己的,我接着吃我的中饭。 一会儿母亲找我过来了。她的中饭已经解决过了,便边看我吃边说话。 我说,刚才我看到门口小舅也在呢。 母亲说,不管他,反正他现在又不理我的。 我问,为什么呢。 母亲说,前段时间外公做寿坟,在重要的那一日小舅叫父亲和母亲过来,我父亲没有来。 前两日小舅叫吃饭聚餐,我的父母觉得太赶了,也没有来。 听母亲的言下之意,好像是小舅他们不把她这个大姐当回事,都在嫌弃她,看不起她。 母亲又说,父亲今天想跟她一起来的,她不让父亲来,说来了被看到了难看。 今天是我约的母亲,想把之前买好的天麻带过来给她,因为下午赶点接儿子放学,便让母亲坐车来镇上给,省点时间。 镇上和母亲娘家离得太近,难免就遇上了娘家人,兄弟姐妹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的父母也要算是一对老人了,如今却听母亲为手足亲戚间的一些杂事忧烦,心里想,何苦呢,你和父亲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不就得了吗。 我说,老爸都这么大了,干活也干不动了,耳朵又听不见,不来就不来也没关系吧。 我又说,小舅他们有事不跟你来说,不是正好可以省点心,你何苦管那么多,心里难受呢。 在母亲的抱怨背后,我看到的是在母亲的心里,小舅他们对母亲的认可,是母亲的一个很大的幸福值,一旦自我感觉被质疑被孤立,母亲的自我价值感就被打乱了,焦虑孤独自贬是真实的内心,抱怨愤怒不满是她对外界的表现。 在我的感觉里,母亲的人生一直在为这样的幸福感忧烦纠缠,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纠结在这样的日常里,头脑里装满了所有的亲亲疏疏的关系带来的轻轻重重的情绪,然后用时间和心力为这些情绪买单。 我自己也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 我想起我的外婆。不知道是不是少年人的记忆有误差的关系,我觉得我的外婆不会像母亲这样有这种烦恼。 算起来,外婆过世该有二十多年了,外婆走的时候,我还没有结过婚。 外婆要比外公大,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外婆生过11个小孩,这是我听外公和母亲讲的,到外婆生小舅的时候,母亲估计也嫁给了父亲,因为小舅只比我大了一年多。 在外婆生孩子的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不过孩子生病早夭也是正常的事。11个孩子到长大成人的,是六个,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母亲是老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血肉离殇,让外婆看起来是个性格冷淡的人,是个不管人情世故,情感冷漠的人。 所以,我对外婆最深切的感情记忆,是小时候有一次我跟村人上外婆家,在堂前晒太阳的外婆,站起身来,说回家烧点点心给我吃。 能让外婆起身招呼做招待,不要说对我这样的小孩子,对大人们也是难得的待遇。我的一位姑姑有一次和母亲同行,遇见了外婆,说外婆对母亲什么招呼都没有,坐在那里动也不动,还以为是别人。 在母亲看来,他的父亲是好父亲,而母亲呢,似乎除了责骂要求干活,便没有了感觉。 不过,我一直很怀念我的外婆,觉得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我想要看见的传承和精神所在,前些天看到十几年前自己乱写的草稿纸,居然看到自己未写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外婆的人生哲学。 友睦乡邻,不说短长,无亲无贵。对外婆来说,待人处事,可以称得上“和谐”两个字。跟邻居友好相处,从来不会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让她坐在任一家的门前,都是自在安详,自成风景。有亲戚来往,人情走动,外婆从来不掂量对方的家世权贵,任你是谁,外婆还是安然地坐她的小板凳,不会因为你是谁乱了自己的心怀,偶尔对我这样的小孩动点真情,那是外婆心有所致的关系。 所以,你是女儿也好,儿子也好,父母亲戚也好,邻居陌生人也好,在我的心里,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个一。一视同仁,让任何人都对外婆挺好的,记忆里,没有外婆为人情世故,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父兄亲人烦恼的时候。像我母亲现在这样。 外公是外婆心里的那个天。记得有本书叫你是我的全世界,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好像就是外婆的全世界。相信很多女人多么希望遇见一个天一样存在的另一半,成为内心的信仰,成为自己的全世界,从此淡然了身边的一切。从这一点上来说,外婆是让人羡慕的女人。 我的母亲觉得是自己的父亲是个好男人,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不过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是外婆自己,是外婆有一颗仰望丈夫,喜欢周全丈夫,以对方为高点的心态。 所以呢,无论什么事,在外婆心里,都是外公说了算。无论什么好吃的,外婆总是先得给外公留着。无论做什么,都是不能忤逆了外公的意思。传统里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外婆这里真的成了她心甘情愿的幸福,成了她的人生成就,也成了幸福一生的女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婆的心里,有了外公太多的位置,让她安然地面对她身边的人,让她活在她的自我圆融的自在生活里。让她身边的人和事,成了她风清云淡不惊不恼的风景。 家务整理打扫,做衣做鞋织袜,穿针引梭织带,编篮子做扇子,外婆是个能干的女人。到现在,我还留着外婆织给我的两卷带子,恐怕算得上古董了。 记忆中外婆的父母,我的太外公太外婆是活得比较久的,而且也离得很远。不过这些娘家人甚至父母走动的事好像都不关外婆的事,因为她要晕车,也不爱走亲戚。都是你们爱来不来,爱走不走的。 如果她的父母兄弟对外婆有什么不满意,相信外婆不会像我的母亲这样放在心上的。可能因为是独身女吧,反正在我的感觉里,有太外婆来女儿家住的印象,从来没有外婆去娘家的印象,每次走动都是外公或儿女们去的。当然,我记忆里的外婆自己年纪也大了,自然有很多的不方便。 因为一次意外,外婆从楼梯上摔下来,卧床几个月后去世。这是我的记忆。那时候外婆也七十多了,那时候我二十几岁还没有成过家,那时候好像外婆的母亲还健在,不过好像没去托信,怕太外婆伤心。 我常常会想起外婆,也会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住的那段岁月:热闹的大院子,热闹亲近的邻居,热闹亲热的大村庄里的男男女女,热闹亲密的大家庭,热闹众多的儿时玩伴。 也许是年少的缘故,记忆里的那时候,不为钱财烦恼,不为贫穷烦恼,不为自我价值烦恼,不为人情世故烦恼,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卑微或强大,仿佛大家本来就是一样的。 也许这种感觉,是外婆传递给我的。 现在,当年外婆家的大院子,已经冷清得没多少人住那里了。每年上那里看望外公时,脑海里会出现那些阳光下的热闹画面,只不过,那些都仿佛是隔世里的情景了。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写我的外婆,也许,我希望自己的母亲,也能学外婆那样,全然地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安然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别再为亲戚间的高低长短忧烦操心。 也许,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够学外婆那样,淡定自在地守一份内在的胸壑,活出自己的信仰和岁月。 也许,我更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还有那些岁月里的人,那些放肆的笑脸,真诚的谈笑,纯真的心灵,穷苦却不觉苦的日子,还有阳光下的热闹和温暖。 那种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用为了谁的简单的快活。 |
|
来自: 新用户2253oas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