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自己的小房子住快一年了。这段时间里,母亲来过我这里有两三次。上一次和侄女一起来的时侯,我听到她跟侄女在说:是不是你姑姑的这间小屋,要比奶奶家里更舒服。我借机上去插嘴:老妈,我觉得你可以把家里总是不用的陈年旧物扔掉一些,把总是不穿或者破旧了的衣服也丢一些掉。你看我这里,几乎没有不需要的物品,也没有不需要的衣服,我都随时把它们丢掉了。 我这样说,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小屋有多么舒适,也不是想要自夸自己有多么勤快。现代人在居屋这一块上的消费,耗上一辈子能积攒的钱财都不足为奇。我住的小屋,根本连蜗居都算不上,见过的人只能觉得寒碜和逼仄。 但它是我的家,是我迫于现实安顿自己的地方,是我需要在这里感受温暖舒适的空间。 前些日的一天,帮忙孩子的父亲出院回他的家。走进那间曾经熟悉的大房子,一阵阵的霉味,眼皮下凌乱拥挤的物什,简直能让我窒息,分秒间不想呆在那样的空间里。从那间房子出来,一路走向自己的小屋,发现自己居然那么庆幸,已经和孩子的父亲没有了婚姻的捆绑。 是的,很多东西一开始会看不见,但是慢慢地就能看清楚。清楚自己的底线,明白自己的需求,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就像在那一刻,我是那么的清楚,我需要的是怎样的家,我需要怎样的空间来安放自己。 我今天说的家,说的只是家的物理概念,它是安顿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在其中完成日常生活,你是它当下的主宰人那样的一个地方。也许只是一个租来的房间,租来的屋子。也许它很小,也许它足够大。也许是你耗费巨资购置的房产。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欢你住的房子,住在你住的房子里,你有没有舒适感。如果没有喜欢,没有舒适,你能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那些不喜欢的原因是你可以改变的,还是暂时不能改变的,就像我目前只能住我的小房子一样。那些让你觉得住得不舒适的点在哪里,是因为房子里的物品,还是光线颜色清洁与否,还是房子的外环境不够理想。后者也许是没法改变的,但是对于前面的那些,我们就可以去挖掘自己的内在需要,尽可能地去满足我们自己对舒适感的需求。 也许我孩子的父亲喜欢住在像仓库一般的房子里,也许他舍不得丢弃那些似乎有经济价值,有可用之处的物品。而这些,是我在之前的婚姻里并不了解他的地方。就像在之前,我并不了解自己对于我住的房子,对于我所处的空间,对于自己用来日常生活的环境,有着内心里很明确的一个方向在。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常常会建议那些被过去经历困扰,希望自我成长的女性客户朋友,可以在生活里多做一些整理打扫的事务。这个过程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比原来有舒适感的外环境,更难得的是,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点,发现自己的内在需要,让一些跨不过去的心理结点松开。而且,现在人普遍缺少体力上的付出,享受整理和家务,就是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命感。 怎样才是你最舒适的家,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要求和看法。你选择你的,我选择我的。而共同的点是,对于我们能选择的家居环境,我们有着一颗自由的心。 想想看,如果我们没法对自己拥有的物品做出选择,我们如何去选择我们面对的生活,如何选择面对的生活世界里的人事物,如何选择灵魂的自由。 给自己一个舒适的家,就是为自己的心灵拨开了一朵云翳,辽阔了我们的心空。 |
|
来自: 新用户2253oas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