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几乎每天找我来聊聊。不是什么心理障碍精神性问题,也不是寻求自我成长,只是因为他失了恋。 女友先是找茬和他提了分手,然后去网上聊来了一个高大上的男人:北大博士生,在大上海有房有车。女友和对方开始了新的恋爱。 男孩和女友的爱情长跑分分合合的有六年了。六年前来电的那一刻,女方还是个高中生,男孩是闪闪发光的成功型社会小青年。男孩出社会早,十六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拼事业。两人可谓一见钟情,七天就互许春心,半年后有了肌肤之亲。 男孩工作在异地,女孩求学在家乡。一段异地长恋,男孩把女孩宠成了女王,把女孩的父母家人处成了比自己家人还亲的人。 中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男孩事业不顺经济危机的时候,男孩让女孩选择过分手。女孩读大学时和同学去恋爱,也和他闹过分手。到去年九十月份的时候,女孩开始出社会工作,又和他闹了分手,然后和一些年纪较大的男人们去吃饭聊天嗨生活。到现在这一次闹分手,分手戏上演过无数次了。 美好的剧情是:每次闹分手的都是女方,每次求复合的都是男孩。最让男孩痛苦的一次是大学时女孩和别人恋爱上床,还有就是现在的这一次。痛苦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他害怕永远失去这个女孩。 男孩说,六年来他一直把女孩看成唯一的存在,把女孩的家人和女孩看成自己心里最重要的那些人,付出金钱,付出时间,付出感情。 这样一段外人看来极不对等的恋爱关系,男孩却在一次次的被分手的痛苦经验中甘之如贻,始终如一,把女孩作为自己的精神目标,生活方向,期待一旦时机成熟,能和女孩步入婚姻的殿堂。 谁知道,一潮刚平一波又起。去年请情感老师帮忙才挽回不久的爱情,又要滚入一落千丈的恐惧中。 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爱情不是真正的在恋爱,而是两个人都在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谈恋爱。互相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的精神目标。 女孩自幼是被宠溺的留守儿童,寻求一份自我中心的无止境的宠溺感。男孩自幼和父母有较严重的情感剥离,有了一种没有底线原则的讨好型爱人倾向,借此满足自己的价值感,永恒感。 我这样的分析法并不能让男孩参透他的心,也没法让男孩不再为失去感痛苦。童年的印痕岂能那么容易就抹平呢?这可是一条我们走了无数次的光明大道。 荣格说,潜意识正在支配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当它是命运。很多童年印痕,成了我们的潜意识。这样的潜意识就算依靠心理分析成为意识,也只是一种模糊的看见,不能成为清晰的改变。 我跟男孩说,你把对方爱成了自己身上的一处血肉,对方爱你只是一件随意可以穿脱的衣服。挖去一块肉,和脱下一件曾经心爱的衣服,谁更容易呢? 我跟男孩说,你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永恒去爱,无论对方回不回来,无论对方要和别人去恋爱结婚。(我告诉他有个获诺贝尔奖的诗人(我指爱尔兰诗人叶慈),就曾经爱一个女人爱一生,就算对方不爱他,和别人结了婚。)一种选择放下和止损,在这段感情上找到自己的爱情底线,树立自己的爱情目标,然后让自己彻底转身,等待生活中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无论在理性上是多么的清楚明白,在感觉上,男孩还是站在痛苦的深渊里。那是失去女孩带来的价值感的崩塌,就像一种失去生命的恐惧和崩塌。他总是会让自己站在那个底处的泥塘里,渴望仰头处重新走来女孩的身影。 爱情有多美好?去看看那些诗人们的诗篇就知道。失恋有多惨烈,听听那些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就明了。然而,轮回永恒是爱情,昙花一现更是爱情。如果一个人不能视爱情为自然,得之为幸,失之则命,有之欢喜,无之坦然。那么,把生命价值寄托于爱情的人生观,终究是不靠谱的人生。 想起去年网传的北大女生为爱情自杀的事,说到关于煤气灯罩式的爱情陷阱。如果爱情是可以吞噬生命的陷阱,那也是因为在其中的人有着纵身一跳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最关键的特征,就是自我价值感的错位。这些人的自我价值感往往不在自己的身上,而在别人身上,在那些自身外的人和物上。当爱情的螺丝钉一步步地旋进他的价值深处,一旦变故发生,便也是他以命相搏的时候了。 不仅仅是爱情,所有生活里的赌徒,无论是在一张真正的方桌上,还是在生活中搏金钱,搏权位,搏名身,如果过度和错位,终究是一件危险的事。 最近想到关于生命的本质问题,心里总会涌出自足圆满这几个字。在我的咨询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问题,都来自于心灵对于外界的人事物的纠缠。而我惯用的方向,则是引导对方看向自己的内在,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生命幽光。我这种在低处看见高处的助人自助方式,是我觉得我能收获长期客户,和对方产生心灵共振的原因。像这个失恋的男孩,也是两年前我在平台时咨询过的客户,后来也多次找过我咨询。 如果生命本来是个自足圆满的存在,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忘记了这样的一个存在的呢?怎样我们可以让生命永远记得它呢?这是我想到的问题。 既然童年经历总是成为我们的潜意识,那么,想要让每个生命记得自己的自足圆满的存在感,也许也要从童年做起。 想到这里也许会有一种悲哀,一种需要在根源上去推翻的无力感。想要在固有的模式中植入一根新的枝条,也许是困难的。而且新的枝条会不会导致新的问题,也在不可知中。 那就先想到这里吧。 |
|
来自: 新用户2253oas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