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伸阅读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致不孕相关发病机制

 超声科小陈同学 2023-09-22

1、【疾病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较为多发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疾病症状多样,典型症状为不孕、痤疮、多毛、月经失调等,其发生率在6%~10%左右,在不排卵性不孕患者中的占比为50%~70%左右。导致患者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与患者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等有关,也可能与代谢、遗传、肾上腺功能等因素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不仅会累及患者的生殖系统,且可能引发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降低其正常生活质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疾病表现存在异质性的特点,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应加强患者疾病的诊断,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具体特征等,以此更好指导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干预。

2、【超声表现】

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PCOM)是超声检查对卵巢形态的一种描述。PCOM超声诊断的标准为: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卵巢体积按0.5×长径×横径×前后径计算)。
超声检查前应停用性激素类药物至少1个月。稀发排卵患者若有卵泡直径>10mm,或有黄体出现,应在以后的月经周期进行复查。无性生活者,可选择经直肠超声检查或经腹超声检查,其他患者应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

上图:卵巢多囊样改变声像  A.右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声像;B.左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声像;箭:卵巢

注意:

PCOM并非PCOS患者所特有。正常育龄期妇女中20%~30%可有PCOM,也可见于口服避孕药后、闭经等情况时。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诊断,超声只能观察和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

3、【病例学习】

病例一:

上图,林某,女,26岁,子宫大小约40×32×31mm, 内膜约4mm, 右侧卵巢大小约45×24mm, 左侧卵巢大小约36×20mm, 双侧卵巢内均见大于10个直径小10mm液性暗区,中央髓质及卵泡之间髓质回声增强。

病例二:

上图,肖某,女,25岁,子宫大小约49×39×33mm, 内膜约9mm, 右侧卵巢大小约46×26mm, 左侧卵巢大小约45×25mm, 双侧卵巢内卵泡较多(>10个),直径均小于10mm。

病例三:

上图,杨某,女,24岁,子宫大小约54×45×31mm, 内膜约5mm, 右侧卵巢大小约36×24mm, 左侧卵巢大小约35×24mm, 双侧卵巢内均见大于10个直径小于10mm无回声暗区,边界清,中央髓质及卵泡之间髓质回声稍增强。

病例四:

上图,余某,女,33岁,子宫大小约43×43×31mm, 内膜约6mm, 右侧卵巢大小约34×25mm, 左侧卵巢大小约33×25mm, 双侧卵巢内均可见大于10个直径小于10mm小卵泡样回声。

4、【致不孕机制】

1、PCOS和内分泌代谢紊乱

2、PCOS和生殖系统形态结构异常

3、PCOS和血管形成及血管功能异常

4、PCOS和免疫功能异常

后记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6. 陈子江,乔杰,黄荷凤.多囊卵巢综合征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中国妇产超声检查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张楚,董浩旭,宋玙璠,刘霞,周凡茹,李凡,张明敏.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孕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08):629-6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