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行 ‖ 军旅诗人、词作家石祥与老兵奇缘喜相逢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3-09-22 发布于河北

文/张安华

知名度极高的全国著名军旅诗人、著名词作家将军(部队技术三级即为将军级)、书法家石祥(原名王石祥),与失去联系长达54年的老战士李国璋(1963年入伍)(以下简称国璋),在“空中电波”中相遇通话。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喜讯啊!两位老人激动地喜上眉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俩奇遇喜相逢,我也参与其中。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60年代,我与国璋同在张家口驻军坦克第398团服役。

当时我在政治处工作,国璋从团技术处调到政治处通讯报道组担任报道员。我对他的印象是不爱讲话,朴实,爱学习。

在相处的时间里,他曾在《解放军报》《张家口日报》《战友报》等多家报刊、广播电台发表新闻报道、诗歌、评论等。

当年国璋撰写的长篇通讯《一曲拥军爱民胜利赞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电台等几家广播电台,广播长达20多分钟。

这篇通讯曾在当时轰动全国,我当时聆听这次广播,很受教育,至今仍记忆犹新的。

多年后,我俩各奔前程。国璋1969年春天退伍回到河南省南阳市,我复员(后改办转业)回到北京,当时相识、交往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们从此失去联系,一晃就是50多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我们战友之间相互加上微信。

这样,我与国璋又恢复了联系。通过多年在微信上“神聊”“调侃”谈人生,谈旧闻、谈写作、谈社会变迁,情思交融,心心相印,好不快哉!

神聊中得知他回到地方,勤奋好学,紧握手中的笔,默默耕耘,笔耕不辍发表许多文章,先后在几家企业担任过党委秘书,宣传部长,党办主任等职务,曾被评为河南省文联系统先进个人等。

我和国璋平时微信,几乎天天交换。今年5月1日,我转发给国璋一条,石祥将军创作的《大海赋》长诗。几天过去了,他也没有理睬我……

《大海赋》这首长诗,是我的老伴亲密战友,在“艰苦奋斗的二六一医院”工作过的陈惠珍(以下简称惠珍)发给我的。

我俩在一个医院相处27个年头。惠珍退休后,被安置在北京城南某军休所,而我老伴被安置在北京城北某军休所。

微信中得知惠珍在军休所里是合唱团的文艺骨干,她能歌善舞,是一位爱好广泛的女才子。

她还在《军休之友》杂志上,发表几首诗,我向她表示祝贺!她也是261医院女退休军人,唯一在杂志上发表诗的人。

过了几天后,我意外收到惠珍发给我的文字短信:“石祥老首长(称石祥为老师),人特别好,朴实厚道,平易近人。

他今年83岁,还是那么睿智,还在写东西。她住在我住的大院军休所2号将军楼。我经常去他家请教文稿方面的问题,我受益匪浅啊!”

我看惠珍发来的言简意赅的短信,她向我透漏一个重要信息,惠珍与名人石祥将军住在一个大院并相识。

我看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住的大院还有将军楼?我对石祥将军早有耳闻,出于对石祥的敬仰心情,我不知从何处来了“灵感”,也为惠珍认识石祥这位德高望众的良师益友而庆幸。

我把她写的这条夸赞石祥的文字微信,转发给我手机里多位战友,其中就有南阳市的李国璋。

一条短信激起千层浪。5月9日早8时45分,我接到国璋的电话。国璋说:“看了这位大姐发的文字短信,心中喜出望外。

早在54年前,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担任报道员时,经常到北京八大处,北京军区《战友报》社送稿件。

我认识石祥老师,并是石祥老首长的'铁杆粉丝’,我一直对他怀有敬仰的心情,他是我的好老师和偶像。

相识时他才二十五六岁,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之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为人朴实、厚道、平易近人。

我每次相遇向他请教稿件时,他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入浅出,不厌其烦,满腔热忱地为我释疑解惑。

每次请教让我受教多多,获益匪浅!自1969年离开部队后,与石祥老师失去联系半个多世纪,但我对石祥老师的思念之情,却愈来愈强烈,愈来愈急切!”

我俩放下电话后,大约10点半左右,国璋发来如下文字短信:“安华兄,请把石祥老师手机号发给我。”仅15个字的短信,给我出了道“大难题”。我不敢贸然把此短信转给惠珍,怕她拒绝,更担心石祥是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的名人,已过耄耋之年。

这件事,跨度时间之长,交往的时间又不多,何况他俩职级级别,悬殊太大,一个将军,一个普通市民。石祥还记得54年前向他请教文稿的小战士吗?许多问号在我头脑中萦绕!

我思考许多,拨通了惠珍的手机,我向她汇报说:“李国璋当战士时,早在54年前与石祥相识……”她听后半信半疑。惠珍是个细心人。她问我两遍,李国璋名字是那三个字,相识的年代,怎么能认识石祥等问题?我认真回答她。

放下电话,我觉得这事“有戏”。因为我了解惠珍是位乐于助人的好人。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放下手机后,我给惠珍发了一条文字短信:惠珍,您好!李国璋很想念石祥,这事真有点传奇,太有戏曲性。谁知您与石祥这么友好!这么熟悉!又住在一个大院里,那就麻烦您,请与石祥联系一下。李国璋的手机号:13262059XXX。午安!

午休后,我的手机上,出现惠珍发来石祥的手机号码和军线电话号码。我看后笑逐颜开,立刻把石祥的电话号码转发给国璋。我感觉当“红娘”演得“戏”有情趣,有看头,有希望……

当天晚上,国璋又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地述说了与石祥将军通话的过程。5月9日下午两点40分,他的手机响起,马上接听。

手机里突然传来一个浑厚、清亮、亲切的声音:“您是老战友李国璋吗?您好呀!”他说他一时没反应过来,稍微一愣。“我是老战友王石祥啊!”听清此话后,一下子把惊呆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天大的喜讯啊!

石祥将军的这两句话,充满真情、挚爱、暖人心扉、亲切温馨的话语时,让他激动不已,心房狂跳,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思潮汹涌。

国璋十分激动地告诉我:“听石祥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霁月中,广学博识,多有真识灼见,睿智的语言中犹闻天籁绝响!令人振聋发聩,受益无穷!”

国璋发来短信:“衷心感谢陈惠珍同志(大姐),是古道热肠,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好大姐,是促成这段千古佳话的大功臣!大贵人!大好人!真是功德无量啊!”我看后,速转惠珍阅看。

事后我对国璋在电话中说,你俩谁先打电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着天壤之别啊!石老首长先给您(国璋)打电话,充分说明石祥老首长有着博大的胸怀。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石祥老首长品德高尚,他的胸怀比海洋宽阔,比天空大。他既是名人,更是位好人。

你俩在电话中,道不完、思不尽,将军与老兵两颗跳动的红心,紧紧融合在一起。岁月鬓霜白,恩德重如山。

石祥老首长的话语,久久会在脑海里回响,54年前受益的画面,一幅一幅展现在您的眼前啊!国璋连连回答:“是!是啊!”

奇遇故事到此,并没有完,石祥将军是位重义气,重感情的高级将领,他在电话中对李国璋说,等他抽出时间,给国璋写一幅《十五的月亮》歌词全文书法作品寄给国璋啊!国璋听后,连连致谢!

8月22日远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李国璋,收到石祥从北京寄给他的墨宝《十五的月亮》全文,感动得国璋再次流下幸福的眼泪。

国璋说“石祥将军的墨宝与他的为人一样,墨饱神足,真气弥漫,儒雅厚重,清丽俊秀,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可以说,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这是非一般人书写的墨宝,这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石祥名人的墨宝,这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无价墨宝……

李国璋在南阳、选取南阳特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刻成印章等礼品回赠石祥老将军,作为纪念!

祝石祥老首长,国璋老战友,晚年幸福安康!兄弟情意相投超百岁!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作者简介:张安华(男)原籍系河北省沙河市人。1942年12月出生,民办高小文化。1958年7月,时年16岁,弃学到北京谋生,被北京清河制呢厂录取当学徒工。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3年加入共产党,1965年8月提干,工作到副连级,于1972年复员回京。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的自学精神,几十年来在报纸,杂志,微信平台发表作品近两百篇,为平凡的人生增添了重墨光彩的一笔!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三)——情深意厚红柿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五)——我的家乡我的河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六)——亲亲家乡亲亲水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七)——我的核桃树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八)——家乡的板栗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邢西山里掰玉茭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1)——小雪到来挖菜窖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2)——家有大瓮度岁月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

魅力太行之——邢台北良舍如意桥的美丽风光

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下方“在看”,给我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