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level 2023-09-22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为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写好我县各类地名词条,编好《舞阳县地名志》,仍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各村做调查。结果,从散乱在井边、桥上、墓地公房门槛下和一些文化老人家里,查到了有关洪洞移民的碑刻,并从不少家族谱里找到极为珍贵的地名资料,不仅澄清了有关村庄的村名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也给山西移民中原的时间,找到了文字根据。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今将部分碑刻、家谱有关山西洪河移民中原的词语摘录于下,供研究者参考。太尉乡守义张现存《张氏宗派序》砷载:“原籍山西洪洞县张氏,洪武年间迁居于此,……”北舞渡乡左沟村北,现存《左氏始祖茔碑》:“原籍山右(山西的别称)人,明初迁舞,居于是村……”舞钢区王楼村现存《王氏始祖墓志碑》载:“始祖原籍山右洪洞大槐树,自明初迁舞,有诏;”马村乡庞店《庞氏祖坟碑》刻:“庞公天章,粤稽其始,原籍山西,洪武迁民,移民于叶;”吴城乡前曹《曹氏家谱》载:“我始祖自明洪武年间,在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庄迁徙到舞……;”太尉乡孙庄《孙氏家谱》载:“我始祖于明初,自宏(洪)洞迁舞……”城关乡英李《李氏源流》碑文序:“……本门始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省洪洞县金盆李家村迁民到此……”《太宗实录》卷十八,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已未条载:“河南省裕州,言本州地广民稀,山西泽、潞等州县地狭民稠,乞于彼无田之家,分丁来耕。上命户部如言行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泽州府志》卷四十九《纪事》载:“永乐元年(1403)年诏泽、潞等州无田民,分丁赴裕州垦荒。”泽为今山西晋城地区,潞为今长治地区,裕州即今方城。那时裕州辖舞阳及叶县。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根据以上这些文字资料,可以确切的证实,(一)从山西移民河南的时间是明代初期,不是明末,更不是清初;(二》明初移民对象,不只是洪洞一县的人民,还有长治,晋城等许多地区的人。(三)大槐树不是村庄,而是洪洞县城北广济寺院内的一株大树。因明政府设移民局于此,移民来办理手续时多在树下与亲友话别和休息。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明初移民中原的根本原因何在?

据《续文献通考》、《明太祖实录》等文史资料记载:明太祖至成祖年间,屡移山西民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移民、原因,主要是元末至明建文年间,四次大兵灾所造成。元帝国统治者人主中原后,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压迫各族人民。例如:禁正汉人持兵器,又杀张、王、李、赵、刘五姓等。为了死里求生,刘福通率众起义,河南、两淮、山东从义之民达十余万在他的领导下与无兵浴血奋战,长达十三年之久,苏、皖、豫、鲁百姓十亡七八。刘福通起义残遭镇压,这是第一次兵灾。元朝诸王,内战遂起,先后在河南、山东一带及晋东、晋北、关中地区展开争城夺地的恶战,以朱元璋出兵江淮而结束。这是第二次兵灾。朱元璋出兵江淮,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北京,战败王保保(扩廓帖本儿)、灭李思齐于关中,据险设防,统一中国。这是第三次兵灾。以上三次兵灾历时十六年,在兵慌马乱之中,军队无粮,杀老弱为食,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饿殍遍野,白骨累累,赤地千里,不见人烟。加之黄河多次决口和疫病流行,百姓死者难计其数。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当时,山西为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及其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根据地。他们据山河之险,统治严厉,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因此山西人民得以生息繁衍,死亡较少,加之难民流入,形成了人稠地狭的地区。山西不仅在三次战乱中少受兵灾,及至明惠帝即位,靖难起兵,(注)中原各省又遭受第四次兵灾,而尤以苏、鲁、豫、皖广大地区蒙受战祸更残,唯山西一省未有战祸波及,这是造成明永乐年间又移山西民至中原各省的重要原因。据明永乐九年复修的《太祖实录》卷十八,永乐元年三月乙未条载:“河南裕州言,本州地广民稀,山西泽(今晋城地区)、潞(今长治地区)等州县,地狭民稠,乞于彼无田之家,分丁来耕。上命户部,如言行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泽州府志》卷四十九《纪事》亦载:“永乐元年,诏泽、潞等州无田民,分丁赴裕州垦荒。”此云裕州,即今方城,时辖舞阳、叶县。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政府为战后均衡人口分布,发展农业生产,恢复中原经济,历时50多年,先后十多次移民于中原四省。据我县此次“编志”调查资料统计:在全县所辖1镇18乡范围内,元末仅留76个村庄,占现有村庄总数的9.2%。其中,最多的是今侯集乡,留村庄12个,最少的是辛安乡,仅留两个。当时多数村庄已无人烟,仅存遗址。我县现有820个村庄中,除上述老村外,明洪武年间(1368-1368)至永乐年间(1402-1424),由山西移民迁舞后所建村庄581个,占现有村庄总数的70,8%。这类村庄多是在老村旧址重建;极少数老村旧址还有个别人户。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明嘉靖《舞阳志要》等文献记载:从明洪武二年(1869年)开始山西移民于舞,至洪武二十二年(1338年),全县(含今舞钢区,下同)人口仅有16,877人。随着移民增多,经过21年的时间,至永乐十年(1412年)全县人口才发展到21,157人。又经过103年,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县人口才发展到68,856人。其中流民、迁民占总人数的半数。虽然现在尚无查到元朝末年全县人口数字的记载,但上述情况足以说明,元末明初舞阳同中原其它地方一样,由于四次大兵灾和其它原因,造成地广民稀、土地荒芜是极其严重的。由此可见,全县现有百分之七十的村庄为明初山西移民迁舞所建和当时人口发展状况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明初山西移民河南的历史事实。那种把山西洪洞移民河南的时间和原因,说成是明末因李闯王三袭河南,杀的路上扔元宝都没人拾,人被杀光,田地荒芜了,才不得不移民的。这种讹传是毫无根据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山西洪洞移民河南时间初考

内容节选舞阳县文史资料 第1/2辑 作者:宋运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