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嘴巴:被遗忘的写作感官

 未来决定现在 2023-09-23
写作是思维的狂欢,却往往只邀请了大脑、手指和眼睛。它们当然很重要,但更多在冲锋陷阵上,打扫战场却不在行。

去年联合国中文日,央视新闻发了条微博,让眼睛和耳朵打了一架——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

扫一眼未必看出毛病,但只要开口一念,就会发现字词颠三倒四。网友掉坑无数,如遇神秘事件。

为什么在文字堆里眼见未必为实?原因是大脑和眼睛太聪明了,见多识广,眼睛扫视关键字,锁定核心信息,大脑则凭经验脑补,填充逻辑断层。就像人体的修复功能,只要不是伤筋动骨,小擦小伤都能无痕自愈。

嘴巴和耳朵却是笨兄弟,只会逐字读,逐字听,稍有疙瘩,就嘴瓢耳硌,非常不舒服。这种信息获取方式虽低效,却能像拨珠子那样细捋词句,属地毯式修改。

总之,写完初稿,开口念几遍,揪出文病,是非常好且必要的打磨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