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宣传粟裕,影响粟裕平反,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说出原因

 Loading69 2023-09-23

导语:粟裕在华野的时候,与几位部下产生了矛盾,其中与韦国清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僵硬,以至于韦国清长达数十年都不能释怀。

韦国清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时期,不准《黄桥战役》宣传粟裕,电影中连粟裕的名字都不能提,而且还曾影响粟裕平反,粟裕申请平反的文件卡在总政治部多年,以至于粟裕去世都未等来平反。

韦国清为什么这样做?粟裕不是他的老领导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粟裕大将的秘书鞠开说出原因。

不宣传粟裕,影响粟裕平反,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说出原因

粟裕与韦国清不睦

粟裕是老资格,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在军队中的资历比较深。但是华野的老资格可不止属于一人,韦国清也是老资格,他参加过百色起义、长征。

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的时候,粟裕和华野的“老资格”就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要知道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是两个系统,通俗点来讲就是两个山头,两个山头合并成一个山头,那必然要发生碰撞。华野“七月分兵”之后,各个兵团独立发展,这更是加剧了山头之间的矛盾。

陈毅是老资格中的老资格,他能镇得住华野的各个山头,但是粟裕不行,有些“老资格”的资历比粟裕还老。

如果只是资历问题,那么还可以调解,但是粟裕长于军事,弱于政治,他无法处理好华野的内部矛盾。

在指挥部队的时候,粟裕往往都是强压各部队服从命令,有的时候还要越级上报给毛主席、中央军委,拿到命令之后去压各部队首长。

说实话,在军队中粟裕这样的干部有很多,林彪和粟裕的脾气差不多,军事会议之后连饭都不管就要轰走各部队首长,只不过四野有罗荣桓居中调解,而且林彪的资历够硬,四野没几个人有意见。

不宣传粟裕,影响粟裕平反,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说出原因

没有林彪的资历但是有林彪的行事风格,这让华野的许多部队首长对粟裕产生抵触情绪,宋时轮、许世友、韦国清都曾抱怨、反对、抵触过粟裕的命令。

其他人与粟裕之间的矛盾我们暂且不提,我们今天说韦国清与粟裕之间的矛盾。

粟裕的秘书鞠开认为:(韦国清)他对粟裕老首长有成见。解放战争时期,他的部队擅长打阻击,用他的部队打阻击打得多了,部队的损耗大,缴获少,他有意见,从那个时候,成见就记在心中了,有机会他就进行报复。

粟裕让韦国清打阻击,这是不是事实?我们看看韦国清的战绩就知道了。

1946年宿北战役,韦国清担任阻击任务,协同友军部队歼敌两万余人。

1947年莱芜战役,韦国清又担任阻击任务,阻断李仙洲向西南逃窜。

1947年孟良崮战役,韦国清又又担任阻击任务,阻断正编74师突围。

1948年淮海战役,韦国清又又又担任阻击任务,阻断杜聿明兵团退路。

在这几场重点战役中,韦国清一次主攻的任务都没抢到,都是负责啃硬骨头。

粟裕的指挥偏冒险,林彪都曾点评粟裕打神仙仗,这些冒险行动对阻击部队的考验极大,多次负责阻击任务的韦国清部伤亡较大,而且战后也得不到什么补充。

解放军总政治部是这样评价韦国清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清同志率部担负了许多牵制、阻击任务。他从无怨言,总是以大局为重,纵观战役敌我势态,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粟裕)交给的战斗任务。

不宣传粟裕,影响粟裕平反,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说出原因

无论怎么讲,阻击任务都是一个十分艰巨而且比较受苦的活儿。《亮剑》中赵刚没有抢到主攻任务,李云龙在团部指着鼻子骂赵刚,并且留下经典语录“你咋就不敢跟旅长干一架呢?。

干活的时候想起韦国清了,吃肉的时候就轮不到韦国清,这就导致韦国清与粟裕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只不过在战争时期这些矛盾都被压下来的。

韦国清也争取过主攻任务,但是多次争取都没争取下来,最后留下一句:“二纵就是打援的命啊!”

组织也是理解韦国清的,不然也不会那样评价韦国清,在这一点上,粟裕确实有些不对。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粟裕受到了批判,而当时粟裕的老部下宋时轮、韦国清、许世友都没有发表支持老首长的言论。不光如此,在粟裕平反时,韦国清还卡过。

1979年,粟裕给中央写申诉报告,想要得到平反。但是这个申诉报告一直卡在总政治部那里,迟迟不肯通过。粟裕也曾给韦国清打过电话,但是得到的结果还是不理想,申诉一直没有下文。

粟裕的夫人楚青和杨尚昆谈话时,说总政治部一直没有处理粟裕平反一事。杨尚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韦国清,于是就问道:“总政未处理是什么人负责的时期?韦国清时期吗?”在得到楚青的回复后,杨尚昆又接着说道:“他是不会办的。他就是不办这样的事。”

不宣传粟裕,影响粟裕平反,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说出原因

可以看出,当时粟裕和韦国清不睦的事在军队是公开的事了。

虽然说粟裕平反的阻力很大,但是总政连处理都不处理,一直拖到中央决定饶过总政治部直接受理粟裕平反一事,这肯定有人为的影响,而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总政治部主任。

除此之外,拍摄《黄桥决战》电影也能见到韦国清的影响。当时韦国清不允许粟裕的名字出现在电影里,而电影又不能没有粟裕,思来想去,最终剧组人员用谷盈的名字代替了粟裕。

这段恩怨一直到两人去世都未能释怀,至于谁对谁错,也没有人给个定义。粟裕是带着帽子去世的,直到去世都没等来平反。随着相关人员的离世,这段恩怨终将泯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徒留后人唏嘘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