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 胜:集古终能自立家——浅议清代帖学名家王文治

 慎独一生800 2023-09-23

2023年9月13日《书法报》第36期第24-25版

责编:苏颖   邮箱:sfbs099@163.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点击上方书法报编辑部轻松关注

图片

图片

集古终能自立家

——浅议清代帖学名家王文治

■倪 胜

【摘要】

“天姿淩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三十首》中如此形容书法大家米芾,但用此来形容他自己亦不为过。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清代书法家、诗人、画家。少年得志,诗、书、乐、鉴、画、篆刻无不精通,弱冠之年即名动京城,曾出使琉球(今日本冲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一说为姚安)知府,因下属失职被罢官,后不再出仕。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传世。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清四家”。

图片

王文治行书条幅

规格120cm×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尚先跋王文治抄录的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图》,对王文治书法的历史定位及影响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丹徒王梦楼法书,天资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水飘拂,尤得天然之趣。余尝观其结构字体,皆得意于晋人及董华亭。盖其平生多临《阁帖》《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折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谓是欤?颜平原、苏文公、米海岳皆以雄厅峭拔见长,而根底皆出于晋人,赵文敏、米海岳、董太史皆尤横规二王。梦楼太守渊源合一,故摩诸子皆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行书亦纵横排宕有致,余深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大观矣。”

王文治是清代书法史无法忽略的书家,他对书法的理解从精神层面到实践探索的思维超越了绝大多数书家,在碑学大兴的时代力挺帖学,坚守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主张临习古人的重要性,提倡摆脱时径、知其源流、立己根本等,对究心于形的当代书风仍有很好的警示与借鉴,这一点或许才是我们去探讨和鉴赏王文治书法的重要意义!

图片

王文治草书节临王羲之《蜀都帖》轴 纸本 

规格128.2cm×29.2cm 

上海博物馆藏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要欲及卿在彼,登汶(落“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图片

王文治行书节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轴 纸本 

规格129.5cm×58cm

山东博物馆藏


古今书法  天下文章

《书法报》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书法报社《书法报》编辑部
编辑热线:027- 86778577
订阅热线:027- 86778577

图片


《书法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785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