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有多爱猫?

 青梅煮茶 2023-09-23

     朋友圈里晒猫的萌照、网络平台上发布猫的短视频、聚会各自带猫参加……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猫“圈粉”,成为养猫一族。养猫的人都会自称为“铲屎官”或“猫奴”,而将猫称为“猫主子”。其实在古代,那时候的人们养猫跟现在的情形差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的《史话》,一起来看看古人到底有多爱猫。

古人曾将猫奉为神灵

世界上已知最早养猫的记录,出现在古埃及,大约距今3500多年。当时古埃及人开始饲养家猫。这段历史,可以从尼罗河畔神庙的壁画上找到证明,其中的一个生活场景是猫咪镇守在他们家园的角落。

最初,猫咪们靠捕捉老鼠为人类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内容早已铭刻在历史深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猫咪逐渐被神圣化,被人赋予更高的地位。还是在古埃及,猫咪一度被奉为神灵,被人膜拜、祭祀。

据可靠记载,“喵星人”最早是在西周时期进入中国古人视野中的。《诗经·大雅·韩奕》中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诗经》里的“大雅”部分,创作于西周时期,作者大多是贵族。诗句将猫、熊、虎相提并论,可以推测,猫在当时还是一种没有被驯化的野兽。

而最早有关家猫的活动,还要向后推迟数百年。《礼记·郊特牲》中写道:“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这里“迎猫”是古代“八蜡”之一。所谓“八蜡”,指的是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其中之一的“迎猫”便是迎祭猫神,以祈求猫能够消灭田鼠,保护庄稼。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驯化猫,并利用它来捕捉老鼠。因为捕鼠立下战功,猫咪不断地被人类尊崇,很快就被引入人类居住的地方。再到后来,猫咪又走下“神坛”,成为世俗社会的伴侣。

古代也有“猫咪文创”

在古代,猫咪的形象经常会出现在不少器物上,有点类似于如今的“猫咪文创”产品。最典型的就是经常在国宝类综艺节目上亮相的“狸猫纹漆食盘”。这是一件“食盘”,是古人用来吃饭盛菜的盘子,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现藏于湖南博物院。这件漆盘非常圆润,整体呈现暗红色,伴有黑色的花纹,可爱的“小狸猫”便藏在印花之中。

像这样的食盘,马王堆汉墓中共出土了30件,每一件上面都有“猫”的图案:有坐着的、趴着的、背身的、卷曲着尾巴的。它们组合在一起,堪称西汉时期的“狸猫系列周边”。西汉时期,人们用餐实行分餐制,餐具被放置在很矮的食案上,很容易被老鼠偷食。这时候,古人就想到了老鼠的天敌——猫。在食器上画猫,可能是为了吓唬老鼠。

此外,画狸猫纹,不仅仅是为了吓老鼠。这种纹饰,在古人看来,也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在古代,众多被猫治愈的人中,一定有狸猫纹漆食盘的主人——辛追夫人。有专家推测:辛追夫人的丈夫、儿子先后离世,而这件带有简单祝福、可爱喵星人的盘子,或许可以盛下她的口腹之欲。说不定,现实中就是猫陪伴着辛追夫人度过了她的晚年岁月。

宋人养猫要写聘书、下聘礼

爱猫的热潮,属于宋代。经历了汉代兴起、隋唐的发展,养猫之风,在宋朝迎来了高峰。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是养猫业兴盛的基础。当时,猫咪既是捕鼠好帮手,也是士大夫们的宠物。文人们聚在一起,还常常谈论品评猫咪的品种。

诗人陆游就经常为他的爱猫赋诗:“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大意是:捉不到老鼠也没关系,我养你啊,每天我都会按时给你准备好鱼饭的。我只想你每天能多陪陪我,可你为啥总是行色匆匆呢?

宋朝人对待猫非常讲究。那时的人们想要拥有一只猫不能去“买”,而要去“聘”,就是给猫下聘礼,把它们“娶”回家。“聘礼”一般分为两种,如果聘来的猫是家猫生的小猫,就要给主人家送盐(也有送苎麻、糖、茶叶、芝麻、大枣等);如果聘来的猫是野猫,则要给猫妈妈送一串小鱼。

仅有“聘礼”远远不够,要想拥有“猫主子”,还得下“聘书”。宋朝人买卖牲畜都要签订一份契约,只有买猫写的是正儿八经的“聘书”,可见猫在宋朝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这“聘书”也是相当有讲究的,主要内容有:迎猫回家的日期、猫的外貌特征、价格、主人对猫的要求等,例如:要好好抓老鼠、不要乱偷东西吃、不要到处乱跑等等。

等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择一个良辰吉日将猫咪迎回家中。“猫奴诗人”陆游,曾在“聘得小猫”之后赋诗一首:“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这首诗的大意为:我用一包盐换回来了一只小猫,常见它在我的座椅边上嬉戏。看着它的时候我就像陶醉在芬芳的薄荷香里一样,这小家伙夜夜都要占据我那块漂亮的毯垫。它刚刚立下了扫荡鼠穴的功劳,我怎么可能不给它一顿丰盛的鱼虾大餐做犒赏?按例应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小老虎”吧。

皇帝也被猫“圈粉”

从宋朝人的“聘猫”习俗可以看出,他们对猫充满了热爱,视之为珍贵的伴侣。无论文人名流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在家中养猫,将其视为家庭的一部分,并给予细心照料。猫不仅被赋予神秘的象征意义,如灵性、吉祥等,还被追捧为雅致的艺术题材,广泛出现于绘画、文学作品中。

也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以猫咪为主题的绘画创作,甚至就连皇帝都曾挥墨为猫作画。比如,一幅名为《耄耋图卷》的画作里,描绘了猫和蝴蝶同框的场景,谐音“耄耋”,寓意长寿,这幅画的署名者正是宋徽宗赵佶;明宣宗朱瞻基也曾作过一幅《花下狸奴图》,描绘了秋日里湖石旁,两只小猫休憩梳理的模样。

到了清代,中国的猫文化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人黄汉所著的《猫苑》,对猫的典故、诗文和传说等做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堪称“撸猫百科全书”。

(综合国家人文历史、地道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