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选书原则

 雁冰与书 2023-09-23 发布于广东

我之前曾搜索过这样一个问题:全世界至今有多少书籍?我并没有得到一个多么确切的答案,不过我也得到了一些“大概”的数字: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检测,2022年全世界有超过2.48亿本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出版大约150万本新书;还有一些粗略的测算结果显示,全球约有3亿左右的书籍……

这些数据自然不会特别准确,但我们也能以此做一个参考。就比如每年出版的新书有150万书,在我看来,这个数据还算是比较可靠的,毕竟出版一本书,除了普通的出版,还有很多人会选择自费出版,甚至自掏腰包印刷出版等等,这也让出版一本书显得特别容易。所以一年出个上百万本新书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是的,如今这个时代出书变得很容易,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出版一本书,哪怕内容质量很一般。但对于读书的人来说,难度可是与日俱增,并不是读书本身的困难,而是在选择书籍时的困难。想想看,光是从每年出版的150万本新书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就可能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了,更不要说从3亿本书籍中选书了。哪怕我们一秒看到一本书,而且不休不眠,都需要花九年多的时间才能完全将这些书籍的名字看一遍,更何况,每年还有上百万本新书的出版。

说这些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书,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完。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也就七八十年,活得久一点能上百岁,即便我们这七八十年都用来读书,我们也读不了多少本书。假如我们一辈子有30000天(八十多年),每三天读一本书也不过只能读一万本书。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能读上百本书已实属难得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去读一些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书籍。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就要有自己的选书原则。

其实我一开始读书,也并没有特别的选书原则,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什么书热门就读什么书,什么书评价好卖得好就读什么书。但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也渐渐发现这样的选书方式并不适合我。原本对于一些鸡汤啊、成长励志的啊、经管啊、人文社科啊、心理啊等等各方面的书,我是来者不拒,但慢慢地感觉到很多书并不适合自己。我现在也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书籍:文学、小说、名著、诗歌。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类别的书就不读了,心理啊、历史啊等等我还是会阅读的,这些书也对我的阅读和写作,以及个人的心智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现在我的选书原则大概有以下几点:

1、书籍的类别。就像上面说到的,我更喜欢文学、小说、名著、诗歌以及心理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但并不是说,只要是这些类别的书我就会阅读。仅仅是文学这一类别的书就有好多好多了,我也根本不可能读完,所以我也会更偏向过去的大作家,或是获得了一些奖项的书籍。不过名著方面我并不太挑食,只要是名著,我都想着去读一读,虽然也不可能读完。诗歌就更不用说了,我这人对诗歌的喜爱是很高的,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会写一本自己的诗集。

2、我不看评分。对于新手阅读者来说,以评分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毕竟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可的书,也不会特别差。所以如果你对书籍的判断力不够的话,就可以试着以某些网站的评分为标准来选书。不过现在的我并不会去看评分,我更多的是以自己的第一印象来判断,当然我也会简单地了解一本书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阅读,如果第一印象不错,简单了解后也觉得适合自己阅读,那就会加入我的待读书目。当然这一点完全是掺杂了个人喜好和情感,所以我喜欢阅读的书也不一定适合你。

3、一个正向的三观很重要。我觉得现在的一些新书的三观是有问题的,比如倡导做一个功利的人的,比如建议你离婚的,甚至还有建议你一个人活这一辈子的。类似这样的内容真的对现在人的影响太大太大,尤其是当自己判断力不足的时候,很容易被这些内容带偏。如果我们都听从这些书籍的建议,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每个人都以金钱来衡量一切、所有已结婚的都去离婚、没有人再结婚生子而导致一百年后世界上不再有人类。所以我在摄入内容的时候,不仅仅是读书,一定要学着判断这些内容的三观是否是有益的,不仅有益于自己,还应该是有益于社会的,否则,我们就会被制造这些内容的人带上一条不归路。

我选书的原则大概就是这样的。真的,人生有限,我们在读书方面也应该学会选书,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end


文/雁冰
图/雁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