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池史】上海县篇

 黄之中 2023-09-23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前两篇已经说过了华亭县(松江府之附郭)和嘉定县。本篇来说说上海县。

上海县,是上海历史行政区划名。

自唐代天宝十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后。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上海地区得以长足发展。

图片

1911民国建立之初上海县城图,此图为上海城墙之绝影,城墙于1912-1914年间被拆除

北宋熙宁七年于华亭县设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至南宋逐步发展为上海镇。上海旧称华亭海,也称上洋或海上。其名由来,一说宋代番船(外国船只)直达青龙江(在今青浦县东北,上流西接大盈浦,通白鹤江,东接顾会浦,北流入吴淞江。两宋时为吴淞江入海的重要河道,。明清时堙塞)后江流渐隘,于此处登岸故名上海。另说《水利书》谓:松江南岸有大浦十八曰上海浦,即今黄浦,县最早设于上海浦边,因名上海。

图片

南宋时期上海镇

元代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又改华亭府为松江府。二十九年,松江知府仆散翰文奏请析华亭县东北设立新县,于是分置上海县,属松江府。县治定在上海镇(后称南市),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后称十六铺)。大德二年,上海县衙从来榷场迁至曲家湾。

图片

明代上海县全境

明初,上海县属松江府,直隶于南京。嘉靖二十一年,析上海县西境置青浦县。上海县自元代建置以来二百余年,一直未建城墙。嘉靖年间倭乱,上海境内数次遭受倭寇蹂躏,百姓死伤无算,甚至连县丞都被倭寇斩杀。嘉靖三十二年邑人顾从礼上疏请建城墙,松江知府方廉筑城。城周九里,高二丈四尺,城门六座,水关三座,城墙为典型的“三合土墙”,夯土内混有大量瓦片和碎石。同年废青浦县。

图片

嘉庆末年上洋(上海)城全图

嘉靖三十六年,松江府同知罗拱辰增建四门敌楼(大小东门敌楼先以有之),沿城增加箭台,环城河益土墙,东北要害处增建高台数座,即大境台、万军台、制胜台、振武台,四座台上均建庙楼,大境台上为关帝庙,亦称大境阁;振武台上真武庙,也称镇海楼;制胜台上为观音阁;万军台为丹凤楼(天后宫,后名顺济庙祭祀妈祖)。万历元年复析置青浦县。二十六年,知县许汝魁加高城墙五尺,并增开小南门水关。此后两任知县历经十余载,用砖石包砌城墙。

图片

晚清上海城墙

图片

晚清上海城墙,远处为大境阁

图片

晚清上海城北门

图片

上海西门瓮城(仪凤门)

图片

仪凤门瓮城门洞

图片

大境阁段城墙

万历三十六年、四十六年,清康熙十九年,因风雨致城墙部分损毁,有过修葺。

雍正二年,析上海县南境置南汇县。乾隆十八年,知县李希舜疏浚护城河,使之可通行船只。嘉庆十年析县东南滨海地隶川沙抚民厅。

图片

清代绘画中上海城墙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因苏州为太平军占据,大量富商及平民向东逃难至上海,上海自此逐步取代苏州之经济地位,一时间成为江南清军的军饷重要来源。

图片

清中后期木板地图中的上海

图片

同治年间上海县城

咸丰三年,小刀会起义占据上海县城,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清政府急忙抽调江南大营前往上海,并出卖国家主权,与美、英、法三国驻上海领事谈判,签订了“协定”九款,成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中国海关,以此勾结外国势力。

图片

外国人绘小刀会战争示意 上海城防及租借各外国势力

咸丰五年,起义被镇压,城墙损毁数十处。咸丰十年太平军逼境,增开小北门(即新北门,原为镇压小刀会起义时,法国军舰炸开的缺口)以便军队出入,同治五年增筑小北门瓮城。

图片

拆城前上海城池城门示意

至此,上海城墙有城门七座:大东门朝宗,小东门宝带,大南门跨龙,小南门朝阳,西门仪凤,老北门晏海,新北门障川。光绪年间,由于上海发展迅猛,商业繁荣,人口激增,交通拥堵,于是拆城墙的呼声高起。宣统年间,又增开城门三座:小西门尚文(此门仅存在两年),小北门拱辰,新东门福佑。

图片

民国初城墙被拆除,修建起了环城路(民国路、中华路)

民国元年,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李平书正式批准拆除城墙,此后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原城墙和城河的基础上则修起了环城路。原大境台上的关帝庙(大境阁),因香火旺盛,拆城时为城壕事务所所在,连带着下面的城墙得以一并保存。早年间因旧区改造,露香园路口一段古城墙重现天日,但由于种种原因仍被拆除了一部分。

图片

民国上海市街图

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连同宝山县共17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原上海县其余部分划归江苏省。

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上海市。

1931年6月,上海县决定县政府迁至北桥(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并开始在北桥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的场所建设,1933年1月建设完毕,正式迁入。

1945年抗战胜利,8月17日重庆派来的接受上海县的人员到达上海县三林乡(现属于浦东新区三林镇),上海县政府组成人员马上借三林镇南行街26号康姓私宅办公,后考察北桥原县府诸建筑损坏严重,需要重修,故决定先暂驻闵行镇,待北桥县府建筑修复后再迁回。

同年10月,上海县政府成员从三林南行街迁往闵行镇北庙(今新闵路530~532号)办公。

1948年7月,北桥的县府建筑修复完工,县政府成员从闵行迁回北桥原址办公。

1954年4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北桥迁往闵行镇建设路1号(后为闵行三中所用)。

从法理上讲,1931年6月到1954年4月期间,北桥都是上海县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寄住过南市杨家桥(1931—1933)、三林南行街(1945)、闵行镇北庙(1945—1948)。

1958年,上海县由江苏省划入上海市。

1958年8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往西郊哈密路1330号(现属于长宁区)。

1959年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回闵行镇建设路1号。

同年12月,成立闵行区,成立之初上海县人民政府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闵行区。

1960年1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闵行镇迁至莘庄镇张家花园(现莘建路201号)。

1992年,上海县与老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上海县名仍存于老一辈上海人心中。

来源:今日头条“吴钩斩月”号、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