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外交部街上的一座书店

 二马仔 2023-09-23

怀念一座书店,一座记忆深处的书店。

这座书店已经消失了十余年了,但是我一直还记得它。

书店的名字叫做“世界知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它所在的位置,是在外交部街胡同的中段路北。这个地方曾经是晚清外务部的迎宾馆。据说当时德国的皇太子要访华,于是,在美国设计师的主持下,一座规模不小的迎宾馆就建造起来了。迎宾馆建成之后,俨然成了晚清时期北京城内最具规模的中西合璧建筑物,但是德国皇太子最终还是没来。之后未久,这个地方成为晚清内阁总理袁世凯的驻地。待民国之后,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把自己的寓所让给了孙中山,这里随即成为接待孙中山的迎宾馆。再往后,这座迎宾馆变成了北洋时期的外交部。新中国成立以后,它又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外交部所在地,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也就是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任外长的时候,都在这里办过公。再往后,外交部搬走了,外交部工作人员宿舍区在这里兴建起来,其中的一部分区域还成为世界知识出版社与其读者服务部的所在地。

而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晚清外务部迎宾馆的大门基本上是重新建造起来的。但这座大门曾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作为读者服务部使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谈的都是我与这座书店“邂逅”之前的故事。我与这座书店的缘分开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也就是我刚上高一的时候。在上高中之前,我也曾经进入过世界知识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但那个时候的服务部是在崇文门内大街(今内蒙古大厦附近)。当时的读者服务部门脸很小,后来换到了外交部街,它的门脸照样很小。

记忆中的读者服务部有前后两间屋子,前面一间屋子摆放着很多个书架,书架把空间撑得满满的,书也摆放得很满。里屋是工作人员休息和堆放图书的地方,有一部分图书也是放在架子上的。这间屋子一般不会对外开放,属于“闲人免进”。当我与书店的工作人员熟识了,得到一个小小的特权,便是可以经常跑到里屋去翻书。实际上,里面的书和外面的书没有太多不同,只是里面的书刚刚开包,还留着塑封,显得簇新,更加干净一些。我喜欢摩挲未开封新书的那种感觉。

记得在那里买到的第一套书是新华社记者解力夫所写的“二战人物系列”。解力夫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传记作家。趁着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的契机,他的一系列二战题材作品问世了,这个系列包括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也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以及一系列的二战名将与战犯。这套作品看完了,我又开始读他所写的“战争系列”,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

这些作品都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自此,我想找寻有关世界历史、地理、文化以及世界政局变迁的内容,首先想到的权威出版机构便是世界知识出版社。

记得有段时间,大约是在我高二升高三的时候,世界知识出版社每出一本新书,我总想着把它买回家去,无论这本书于我有没有用。这可能也是一种追星吧,只是追出版社之星。

记得我买的最多的一套书是世界知识年鉴。这套年鉴在《世界知识》杂志最早诞生的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购买的最早问世的一本是1954版。然后一路下来,一直买到了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世界知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居然新旧图书杂陈。既能买到新书,也能找到尘封已久的老书。

其实看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不同年份的年鉴大部分内容都是一致的,只是随着时间的变换,有一些内容会增加或者删改。尤其是在外交关系的部分,不同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好到坏,或者从坏到好。每个国家的外交实际上是政治的延续。它也是本国利益的一种体现。

我曾把1965版的世界知识年鉴,与重新复刊的1972版年鉴、1979版年鉴长期放在案头,相互比对,看看这个世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发生过怎样的风云变迁。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对过程。比如在中东世界:1965年的时候,中东的一些国家相互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他们的共同对手是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到了70年代初,中东国家出现分化,他们的主要对手还是以色列,但是这些国家因为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彼此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到了1979年的时候,埃及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他的中东国家也出现了较大分化,有的可能会接近西方,有的则更加亲近苏联。

除了世界知识年鉴,还有一套非常有意思的图书——不,更确切地说,它是杂志的合订本——与我有着太多的情感联系,这就是《世界知识》杂志合订本。这本杂志是1934年创刊的,从创刊之日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初,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早期期刊都与我无缘。我最早购买此书,就是在世界知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当时,一位工作人员跟我说,他手里有两本《世界知识》老杂志合订本,问我是否需要。我说我想看看,他随手取来给我,原来是1964-1965年的合订本。两本书的布面早已斑驳,放在库房里不知道有多久了。杂志里,还有曾经的编辑老师用铅笔在上面的勾勾画画。我问工作人员,这两本杂志需要多少钱?工作人员说,你要是喜欢,十块钱一本给你。我非常高兴,立即拿出20块钱,买了两本儿,厚厚实实的。要知道,这20块钱在当时是我大半个月的零花钱。自此之后,只要读者服务部里摆放《世界知识》杂志的合订本儿,我准要看看它的后面的手写价签儿,或者直接询问工作人员。

那个时候的书也确实便宜,而且合订本的价格也并不算太贵,因为毕竟买的人太少了。所以,基本上都是按照杂志的原价购买。有时候,还会在原价基础上打个六到七折购买。很便宜的价钱,我就可以拿回一本去。就这样,我陆陆续续地买齐了从1979年至2000年的全部合订本。

而今,但凡我要查阅资料,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国际问题资料,就一定会把世界知识杂志合订本一本一本地从书架里侧抽出来。这真的是一套非常重要的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记得一个冬天,我去读者服务部看书。当时没想着买书,因为手里的钱不多。记得那天很冷,外面下着雪,我走进服务部,里面春意盎然,十分暖和,工作人员正在烤火。在服务部前面一间屋子的中心位置,尚有一个土火炉,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市民经常使用的那种。工作人员正在熥着他们的午餐,我一走进去,便闻到了饭菜的香味。翻着书,工作人员跟我说:“今天你可能是唯一的一个读者了。哎,送你本书吧,可能这本书你看过了,它不是什么新书,而是在我们翻阅库房的旧书时捡出来的。”我拿到手里一看,还真的是我所需要的:这是一本关于东欧的书,作者名叫陈乐民,非常好的一个国际问题的专家。我拿到手里去阅读,心里面儿暖洋洋的。

得到书以后的很长时间,我都没再去过服务部,因为大学与外交部街的距离有些远。当我重返这条胡同,发现书店的门脸房正在重修。书店消失了,工作人员亦找寻不到了,只留下了我对这座书店的永恒记忆。

现在的世界知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在干面胡同,改名为“世知书店”了。

(高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