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郎:《罗刹海市》中“粉嘴”“马户”的由来

 芸斋窗下 2023-09-23
图片

校订《近现代民歌札记》。我与主事兄云,近200万字,内容单一,行文拉杂,行销难料,考验信心、胆识与勇气。考验即纠结,我尤其理解出版者的纠结。

前说刀郎《罗刹海市》中“叉杆”词义,仲佳教授转发并曰“学问一上,立马化俗为雅”。陈伟先生、树利教授先后语我:“《罗刹海市》用的【靠山调】,既不是天津时调中的【靠山调】,也不是北京单弦中的【靠山调】,而是二人转中的【靠山调】。”“《罗刹海市》一曲,乃是以二人转十大常用曲调之一【靠山调】为母体,间杂【红柳子】而成。就音乐本体而言,此【靠山调】与天津时调之【靠山调】毫无关联,更与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中的'靠山调,说孙猴子’不是一回事儿。因李斗只有文字记载一处,故难能考证。李家瑞《北平俗曲略》也因不辨工尺谱,而讹误甚多,刘复抱恨:可惜天华去世了。”按我引《俗曲略》说“靠山调”文字,是因其中提及《捧叉杆》且于“叉杆”有注,非以《罗刹海市》用天津【靠山调】。诸兄勖我,数年如一。

刀郎《罗刹海市》

刀郎新专辑,坊间热议,误会亦多。如有兄以为新专辑封面介绍语“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为刀郎自道,其实是照抄冯梦龙辑《山歌》的序言。另《罗刹海市》词云: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歌中“老粉嘴”因为前承“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有人误会为隐指后接“又鸟”即鸡,其实非是,“老粉嘴”乃驴的别名。旧时人家以驴推磨磨粉,驴肚饥偷食面粉,因之得名“老粉嘴”,人并以此为詈语,明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薛媒婆说娶孟三儿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即云:

姑娘道:“贱没廉耻老狗骨头!他少女嫩妇的,你留他在屋里,有何算计?既不是图色欲,便欲起谋心,将钱肥己!”张四道:“我不是图钱,只恐杨宗保后来大了,过不得日子,不似你这老杀才,搬着大,引着小,黄猫儿黑尾!”姑娘道:“张四,你这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你恁骗口张舌的,好淡扯!到明日死了时,不使了绳子、扛子!”张四道:“你这嚼舌头老淫妇!挣将钱来焦尾巴!怪不得您无儿无女!”   

“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均是詈人辱人语。或曰驴嘴白色,因称粉嘴,此说亦通。清曾衍东《小豆棚》卷三《报应部》说一故事云:

数年,翁偶坐,夜半闻叩扉声,且呼刘翁,翁启户无所见。是夜槽间老蹇下一黑驴。阅月而驳,唇眦白皙,浑身如墨,且善伺人意,呼之即来,童稚任意控罄,从无蹄啮事。秋夏场圃,每系凉于柳荫下。有晋人过,爱之曰:“噫,个粉眼粉嘴好!”愿以八金求售。翁与之。翁即于是夜梦田姓人来偿负云。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百三回《力举双兽世间少有 为抢一驴遭打人多》亦云:

可巧由小巷口出来了一个小孩子,拉着一匹大黑驴,粉嘴粉眼,四个银蹄子。一眼就被这个武生相公看见了,回过头来叫了一声:“孩子们,好一头驴呀!给大爷抢过来!”

“唇眦白皙”即可作“粉嘴”的由来。

图片
图片

“马户”亦指驴,与“又鸟”指鸡一样,用“拆白道字”法。但是有兄云“马户、又鸟这样的拆字游戏,只有在汉字简化后才能成立。繁体字的驴作'驢’,而鸡是作'鷄’的。”此说仍是误会。旧籍中简体“驴”“鸡”常见(通称俗字,我撰有说民歌唱本中俗字专文,有心者可以一阅),元人作品中即多有以“马户”称驴者。著名者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折云:

[净云]这小妮子省得甚么拆白道字?你拆与我听。[红唱]君瑞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净云]木寸、马户、尸巾,你道我是个“村驴□”。我祖代是相国之门,到不如你个白衣、饿夫、穷士!做官的则是做官。[红唱]【秃厮儿】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齑盐日月不嫌贫,治百姓新民传闻。

元马致远《【般涉调 耍孩儿】借马》又云: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得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借马》中的“马户”,同《西厢记》中的“马户”(“刷子去刀”亦即《西厢记》中的“尸巾”,秽语),乃“驴”的另名,此一“马户”,可作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中“马户”的远祖。换言之,《西厢记》、散曲与小说以及《罗刹海市》等中时有出现的“粉嘴”“马户”“又鸟”之类,均可作我“民歌语言学”研究的有趣范例,而且不独“民歌语言学”,“小说戏曲语言学”“诗词曲语言学”无不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