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鱼白书生 2023-09-23 发布于江苏

人性中有很多复杂的东西,善恶模糊,一言难尽。

其中有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恶意揣测。

比如女性遭到伤害后,常被人诟病:

都怪你穿着暴露,穿成这样不就是故意引诱别人犯罪吗?

谁家好人家大晚上不回家,还在黑灯瞎火地游荡呢?

所以,你活该,你是自找的。

对受害人进行无尽的恶意揣测,比直接作恶杀伤力更大,而且伤痕更加隐蔽。

很多人都有这颗坏种子,藏在内心最深处。

就像网上那句话说的一样:我希望你好,但不要比我好,否则我整个人就不好了。

日本作家桐野夏生在《残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10岁女孩景子,在一次放学后坐公车去了隔壁城市,结果被一个坏男人健治诱拐,监禁在出租房里长达一年多。

后来景子被解救回家,左邻右舍还有学校的师生都来慰问她。

但比起关心,这些人更想知道的是,那个坏男人到底对她做了什么?

景子缄默,她在这些人的脸上看不到真正的同情,只看到了猎奇和八卦的神情。

所以,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检察官、警察以及心理医生,健治对她做出的种种言行:打她,骂她,给她吃残羹冷炙。

第一天,景子就被健治一巴掌打到小便失禁,在寒冷的冬夜,穿着湿透的裤子,捂着高高肿起的脸颊,一夜无眠。

健治白天对她很凶,用绳索绑住她,不给她吃饭喝水,只有男人从工厂做工回来后,才放开景子,给她喝陈放多天的冷水,吃他剩下的便当。

夜里,健治突然变样,他捏着嗓子说话,想象自己是个小学四五年级的男孩,跟景子一起学习写字。

如此大的转变,让景子错愕不已,更加为自己的命运担心。

她趁男人心情好的时候,提出要回家,但男人立刻暴怒,让她不要再提,否则他会生气,后果很严重。

景子毕竟只有10岁,她只有顺从一点,才能让自己被绑架的日子过得稍微舒服一点。

一次机缘巧合,景子被解救回到父母身边。

有心理医生旁敲侧击,想知道景子是否遭到性侵,幸运的是,健治没有这么做。

只是事情更为难以启齿。

健治居住的出租房隔壁,有一个房间,隔断两个房间的一面木板墙,隔壁有个老头,是健治的同事,也是健治的爱人。

老头会透过木板墙上的偷窥孔,将健治跟景子的生活情况尽收眼底,包括健治对景子的隔空侮辱。

这些事情,你让11岁的景子如何开口?

她重返校园后,也没逃过同学的恶意。

一个跟景子一起学芭蕾的女同学,开口说着关切的话语,但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景子已被人玷污的笃定,这种野蛮撕开伤口的做法,无疑让景子被反复伤害。

人们此时的心境,早就不是关心,而是满足一己之私,满足好奇心和探究欲。

好奇和探究本身没有错,人类文明和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这两点。

但当我们把这些用在一个遭遇创伤的对象身上,强迫他们再次回忆伤痛的过往,甚至是自我发挥各种想象,将受害人可能遭遇到的痛苦经历,都在脑海中上演一遍。

这是十足的恶意。

景子直到长大成人,都对童年时期的禁锢经历难以释怀,时常活在幻想中,包括认为自己喜欢上那个模仿小男孩的健治。

不得不说,《残虐记》中揭露了两大扎心真相:

一是,那些杀不死你的事物,并不一定会让你强大,也可能是你始终无法战胜的懦弱,永远愈合不了的伤疤。

二是,不论你坦诚与否,你都无法停止他人对你不怀好意的想象。

有人评价说《残虐记》是一本读完容易抑郁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人性太恶,也太软弱。

我觉得未必。

既然人性之恶与生俱来,不如修建好自己的护城河。

乌合之众总有评判你、非议你的理由,你要做的,就是撑起一把大伞,把这些流言蜚语挡在伞外。

有时候,你跟强大之间只隔了一张纸。

如其任由不相干的人,用唾沫星子来攻破这层纸,不如你自己一把扯下,你若不在乎,没人能伤你。

看清他人的恶念,激发自我的强大,你这一生才会过得痛快。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带你读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