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最后的“求救”却被父母亲手斩断,死在了18岁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9-23

黄景瑜的新剧《他从火光中走来》现正在热播,第10集里南初对林陆骁说了一段话:

“孙梦不是不想听父母的管,她只是希望父母理解她,但最后好好听她说话的,却是她一群不认识的消防员。”

孙梦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也是一位因抑郁症自杀的十八岁女孩。

在一所高楼的天台,孙梦情绪激动地不许任何人靠前,还拿出刀以刎颈相威胁。

在消防员苦口婆心的劝解下走下天台。

却在张开双手拥抱自己生命的片刻被父母又打了沉重的一记耳光。

还要被指责被谩骂不孝顺,不懂事,胡思乱想。

于是,晚上又跳楼了,这次不带一丝犹豫,不留余地。

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迅速在网上发酵,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她被消防员救下了,又被她父母杀死了。”

“她明明已经想好了继续努力活下来了,可是她最亲的人却亲手把她推下来了”

“原本重新燃起来的生的希望,想看世界的渴望,被母亲的那一巴掌,父亲的随手丢弃,湮灭了。”

想起一句话:中国的父母一直等孩子一句感谢,而孩子却在等父母一句道歉。

父母从来不曾正视自己的问题,从来都觉着我们是为了你好,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是我们生的,就应该听我们的。

其实有些时候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治疗。

01

学会放手,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胡适曾告诉儿子: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莎士比亚曾言:爱不是控制,而是让身边人自由。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不是为我们而来,而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孩子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人生的方向,需要他自己决定,未来的路,需要他自己完成。

父母只能建议,鼓励,支持,做他永远的后盾,但却不能替他决定,替他做选择。

事实上,父母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子女的生活。

而是在养育他的过程中,给他温暖和内在的力量,让他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获得人生真正的自由和乐趣。

所以为人父母,即使再不舍,放手,也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毕竟,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灵魂,尊重他的选择,才是爱他最好的方式。

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他才会快乐。

若他生而平凡,那就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学会知足。

若他一意孤行,只要不偷不抢,三观正,那就不必将我们的意愿强加于他,放他自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人生有些路,不走不甘心,哪怕撞南墙,哪怕一身伤,但努力追逐过,尽心尽力过,即使人生有缺憾,但不会再遗憾。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从孩子成年那一天起,他就不再属于我们,而属于我们无法企及的未来。

父母唯一能给孩子的,是爱,是理解,是放手任他飞翔。

02

父母不要总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孩子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这样形容一些家庭:

整个家庭环境就像“精神病院”,处处充满了指责、抱怨、矛盾。

这样的家庭,是不可能养出一个正常的孩子。

其实多数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用了错误的教养方式,伤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俞敏洪曾在节目中提到过一个案例。

有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当时离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差了30多分。

哪怕这个分数已经非常不错了,但父母却不满足,指着孩子鼻子骂:

“你看,我平时就让你小心点,就让你不要粗心!高考就这么一次,进北大的机会就被你这样错失了!我们平时和你说的话为什么不听?”

父母不间断的指责,让孩子瞬间就崩溃了。

更可怕的是,一个星期不到,这个孩子就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了精神分裂。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曾提出的“双重束缚”理论。

意思就是:不管孩子怎么做,在父母眼里都是错的。

孩子不干活要被骂懒,干活没干好要被骂笨。

不说话就是哑巴,说话了就是顶嘴。

不管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父母总有理由指责孩子。

一个家庭最糟糕的沟通模式,就是像这样不停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攻击。

这种攻击,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更会对孩子产生持久深远的伤害。

03

懂得倾听并关注孩子的内心是父母必须要做的

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要逐渐更多的转向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主动倾听孩子说话是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

面对孩子,要想谈话做到有的放矢,父母必须学会聆听。

在面对孩子时,父母不能一味用主导者的姿态进行教导,而不愿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样做,只会加深与孩子的误解,对解决问题无益。

有多少家长朋友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听到坏消息,负面情绪瞬间爆发,还没来得及听完后续,手、口就已经配合大脑做出了简单粗暴的反应。

因为不会倾听,父母用自己轻率、粗暴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即便事后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大多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什么大事。

殊不知,面对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过分轻率、粗暴的行为,孩子难道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

连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都懂得趋利避害,更何况是聪明可爱的孩子呢!

父母不理性的情绪和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还会导致孩子为了减小或者躲避处罚而掩饰、隐藏、删减语言里的重要信息,甚至撒谎。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倾听是人的一种本能,通过它,我们接收外界的信息,认识外面的世界,并因此成长起来。

父母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重要一步。

一个只会诉说不会倾听的人肯定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同理只说不听的父母也不是合格的父母。

父母多听孩子说话,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能更加尊重孩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一知半解而做出错误的反应的父母太多了。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对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

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顶多是一知半解。

有时候,一知半解比一无所知更可怕,父母不会倾听,也就不够了解孩子,与孩子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讽刺的是,大多数的父母既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还妄图掌控孩子的人生。

04

纽扣家庭教育说

一个人内省有裂痕的时候,都是静悄悄的,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察觉。

只有当他砰的一声碎开,大家才会听到。

家是港湾,而父母则是港湾里孩子最终的依赖。

如果在家里都找不到安慰、理解,那孩子的心里得多么悲苦、无助、彷徨不安?

请天下的父母都不要做“压死骆驼的稻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