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能抗特大寒潮,0~42℃都能长,攻克茄果类“癌症”,这5个品种全国推广50万亩
2023-09-23 | 阅:  转:  |  分享 
  
能抗特大寒潮,0~42℃都能长,攻克茄果类“癌症”,这5个品种全国推广50万亩能耐42℃高温自然条件下青枯病发病率低于5%!能抗特大寒潮亩产
值达1万元!这些茄果品种都出自他手!植物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
主要病害之一。病害一旦发生,常造成植物维管束萎蔫、坏死、甚至整株死亡,茄科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种植具有青枯病遗传抗性的番茄品种
,是番茄稳产的最理想、经济有效且持久的方法。黎振兴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茄果类蔬菜育种研究团队带头人,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茄子分会常
务理事,一直在番茄抗青枯病优质育种和茄科蔬菜栽培研究的征程中探索前行。作为茄果育种团队带头人,黎振兴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攻克难题,多
年来团队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项,数不清。产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2000年至2012年,广东大果番茄种植面
积达五六十万亩,特别是2008年达到高峰。“这很大部分是北运菜,并且主要是抗青枯病品种。一个品种最高峰一年销售2000斤种子,这是
一个什么概念?一亩需要5-10克种子,一个品种就10万亩。”黎振兴说道。1抗青枯病番茄品种1996年黎振兴团队育出高抗青枯病的大果
番茄新品种—新星101,从1999年一直推广到现在,2002年,该品种选育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二等奖。番茄新星101[1]果实呈
长圆形,果形指数1.03,外形美观。单果质量120g,果肉厚0.75cm,硬度0.70kg·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新星1
01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而且肉质紧实,裂果和畸形果少,未熟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鲜红色有光泽,耐贮运,品质优,酸甜可口,适合出
口、市销和北运。平均产量达2836.8kg/667㎡,比对照益农101增产43.27%,青枯病发病率低于国家“八五”攻关确认的中抗
青枯病的番茄品种“粤星”。据农户反映,新星 101 番茄抗病性、耐热性好,耐寒性也较好,如 2000 年春季广东发生特大寒潮,三水
白坭镇一农民种了 667 ㎡新星 101,番茄受寒潮袭击后,过了十几天又能抽出新叶,开花结果,一直收获到 4 月份,产值 1万元。
除了品种新星101,黎振兴团队还选育出X20番茄单株材料[2],X20属自封顶类型,叶片稍卷,果实圆形,单果质量 100 g,果色
鲜红有光泽,4 心室,肉厚,果实硬实,耐贮运,风味酸甜适中。而且高抗青枯病,抗TOMV、中抗CMV。耐热性好,第1序花着生于第7~
8节1~1.5 个节1序果,早熟性好,春种从播种至初收约90天,秋种从播种至初收约80天。2002年,黎振兴团队以X20为母本,与
优质亲本材料配制组合,进行秋季组合力测定试验,其中育得的品种22-38F青枯病自然发病率1.75%,22-50F的青枯病自然发病率
为4.6%。22-38F,自封顶类型,果实圆形,单果质量125g,果实硬实耐贮运,早熟性好。22-50F,父本是一个耐贮运的优质材
料,非自封顶类型,单果质量约150g,近圆形,果实硬实,中熟品种。22-50F最突出的特点是耐热、耐旱、耐寒,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
种植,9~10?月室温38℃,太阳下42℃的高温,12月~翠年1月气温0~1℃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2抗青枯病茄子品种其实青枯病
不只在番茄上常见,茄子作为茄果类的蔬菜,也时常会受到这种病的干扰。而黎振兴团队研发的茄子品种—红丰紫长茄,高抗青枯病,在大田自然条
件下发病率仅为3.4%。红丰紫长茄植株长势旺盛,株高 100 cm,开展度 70 cm 左右,株型紧凑,分枝性强,叶片浓绿;果实长
棒形,果肉白色,种子少,果长30 cm,粗 5~6 cm;皮紫红色,光泽度好,果肉鲜嫩,果实较直,头尾均匀,尾端稍尖,单果重250
~300 g;坐果多,产量高,667 ㎡产 5 000 kg。早中熟,从播种到采收春季 95 天,秋季 70?天左右[3]。此外,
还有近些年新研发的茄子品种—新丰3号:新丰3号株高 118 ~ 113 cm。果实长筒形,头尾较匀称,果身微弯,尾部圆;果皮紫红色
,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果萼片呈紫绿色;果肉紧密、白色。果实纵径27.4~28.0cm,横径5.06~5.38cm,单果质量
257.5~267.1g。还原糖含量2.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维生素C含量0.046 mg/g,蛋白质含量0.74%。
新丰3号图片来源:中国知网在广东省双季露地种植,单季总产量35301 ~ 44565kg/h㎡。中抗青枯病。田间耐热性、耐寒性、耐
涝性和耐旱性均表现为强[4]。如今的老百姓餐桌,无论南北,无论冬夏,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像这样源源不断地在全国实现周年供应,不是一蹴
而就形成的。“做番茄研究,没有产业的支撑,你的研究也不长久。”,作为科技特派员的黎振兴全身心投入到产业研究,并且带着团队博士李涛、
宫超等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参考文献:[1]黎振兴,郑锦荣,黄爱兴等.番茄新品种新星1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2(01):2
3-24.[2]黎振兴,李植良,袁四清等.优质抗病番茄材料X20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蔬菜,2003(04):45-46.[3]
黎振兴,张衍荣,李植良等.茄子新品系——红丰紫长茄[J].长江蔬菜,2001(06):11.[4]李植良,黎振兴,李涛等.茄子新品
种‘新丰3号’[J].园艺学报,2023,50(01):227-228.【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