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少不知愁,酒后寻欢写下第一首词,如今已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再见羊城 2023-09-24

前言

提起宋代文学,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李清照这个撼动文坛的女子。她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前半生安乐祥和,后半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乱。她似水柔情的词风,饱含女子对爱情和生活的无限向往,又在暮年转换为忧国忧民的悲壮,成为千古绝唱。作为前无古人的女词人,李清照那跨越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生,至今依然让后人津津乐道。

一、少女时期:才女嫁得英明正直之人

1084年农历四月初四日,李清照生于汴京开封一个显赫官宦之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朝重臣,官至中书舍人。李家排行老大的李清照,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她博览群书,诗书不离手,还勤奋习字,朝夕临池不辍。李格非见女儿这样聪慧非凡,也不像其他官家将女孩们围在闺阁之中,而是大方地给李清照提供了多种学问的机会,让她遇花便采,遇水便放。

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优渥安逸,家境富裕之余,又无需过早承担操持家务之责,使她可以潜心攻读文词,尽情挥洒文采。她写的词多是抒发少女心事,如《鹧鸪天·垂杨丝缠素手》写少女对春光的向往,《渔家傲·丹皱水光凝脂肤》抒发少女心态的自信,可见李清照不像普通女子那样谦虚含蓄,而是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傲气。

1101年,18岁的李清照终于迎来了改变她一生的婚事。当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赵括府中做客,结识了这个大户人家的小儿子赵明诚。赵明诚与李清照年龄相仿,不仅外形俊朗挺拔,内在品格也十分正直忠厚,深得李格非的欢心。于是两家父母便达成了让赵明诚与李清照缔结姻缘的盛举。

新婚之夜,19岁的李清照在红烛高烛下出阁成婚。年轻的新人一见钟情,十分恩爱。赵明诚不仅长得英俊潇洒,性格也开朗大方、沉稳内敛,把李清照当作上天送来的宝贝一般呵护。李清照也深深被丈夫的为人所吸引,夫妻两人志趣相投,过起了日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文艺生活。

李清照此时此刻无比庆幸自己能嫁给一个如此出色的才子佳人,她感叹良缘难求,生得逢时遇着赵明诚这样一个知音知己。李清照欣喜之余,也更加勤奋地研习文词,创作了许多抒发幸福美满心境的作品,如《魂消金汤寺》:“画阑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卷西山意。/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烟。/ 锦罗衣裳照暮春,驿使晓钟忙忙响。/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字句之间都透露出她的喜悦和幸福感。

二、被贬黜仕:从安乐坠入谷底

然而好景不长,1117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括在朝堂遭遇奸臣谗言被贬为永州团练副使,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也被贬谪到了偏远的通州任知州。李清照不得不随夫离家,来到荒僻的通州过起了普通知州妻的生活。

李清照从未到过这样偏远贫瘠的地方生活,一下子从富贵生活跌入谷底,生活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她想念北方的家乡和昔日的优渥生活,心中充满了不平和惆怅。这一时期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已经不再有以往的情真意切,而多了忧郁和缠绵之感。

1129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括在永州去世,赵明诚前去奔丧。李清照独自一人留在通州,日复一日地望穿秋水,在相思与寂寞中创作下了《满江红·小扁舟撑离碧天》。这首词充满了离愁的情绪,与她少女时那些欢乐惬意的作品大相径庭。

三年后,赵明诚终于结束守孝服丧,回到通州和李清照团聚。两人重逢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不久后,赵明诚就接到任命,前往郓州廉州两地任知府。小别重逢后,夫妻俩又要再次分开两地生活了。

赵明诚虽然不舍,但出仕之心更重,还是离开了李清照前去郓州赴任。李清照则继续留在与世无争的通州,一人独守空房。她在夜深人静之时,不禁思念起了赵明诚,以词寄托心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国破家亡:历经人生与国家的大起大落

就在两地思念的日子里,1127年的靖康之变毁灭了李清照的一切希望。金人南侵,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相继被俘,北宋灭亡。李清照亲眼目睹着开封沦陷,宋室南迁的大潮。她只能和其他宋人带着一身衣裳,渡过长江向南方一路流离。

金兵无情,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李清照也不知道夫君赵明诚是否还活在世上。她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悲痛和无奈化作了悲壮的诗词,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做一场大梦,恰同寒江雪。/ 满城尽带黄金甲,笑语盈盈暗香去。/ 真实恍惚寻常事,不是痴不是痴。”

在残存的宋朝廷重新站稳脚跟后,李清照终于在绍兴重遇丈夫赵明诚。然而不久后赵明诚就因积劳成疾而去世,李清照再一次陷入了悲痛之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雁洛阳树,唯有长江水。”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充分表达了她对故国和故人的深切思念。

赵明诚去世后,宋高宗又调李清照的兄长李遵勖到福州任职。50岁的李清照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她只好依附兄长离开临安,来到乡野僻静的福州生活。

李清照本以为跟随兄长可以稳定下来,没想到1142年,她的兄长也在福州去世了。其他手足都各奔东西,无人照拂的李清照只能在福州困顿度日。她写下了许多哀怨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无助和绝望:“莫失莫忘,古来穷通皆有定,暗随明窜,不知所起。”

四、再嫁毁终:老去的才女遭夫家欺凌

李清照孤苦伶仃地在福州过了几年后,已经步入暮年的她终于还是选择再嫁,因为在古代社会,女子实在难以独立生存。55岁的李清照改嫁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对方比她年轻20多岁。

婚后李清照才发现,张汝舟其实是个无赖惰浪之徒,只不过是图李清照在宋朝立身高官的背景。张汝舟本想依附李清照,却发现李清照一无所有,大失所望。于是这个小女婿变本加厉地欺辱李清照,经常毒打她泄愤。

李清照晚年过得十分痛苦,她感叹自己一生的沧桑与不幸:“十四为君妇,羞却泪纵横。/ 十八贵士嫔,香魂销。/ 后宫置松筠,美人在上京。/ 兴亡持盈缺,门前冷落鞍马稀。/ 青松如烛摇红,绿海空悠悠。”

在张汝舟的凌虐之下,李清照的身子日渐虚弱。1155年,71岁高龄的李清照在福州轻轻地离世了,结束了她那跨越南北宋两个朝代、一生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临终前她题下的一首《虞美人》,成为她留给后人的最后绝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结语

李清照的一生是中国诗词发展史上的奇迹,她不仅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女词人,同时她的作品也记录了南北宋交替时那个动荡时代的点点滴滴。李清照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书写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与生俱来的文学才华。虽然她活在一个不被重视的时代,但李清照的精神已融入千古绝响的诗篇,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