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 课件
2023-09-24 | 阅:  转:  |  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之 ——“物象”鉴赏一 鉴赏形象二 鉴赏语言四 鉴赏技巧三 鉴赏
感情事物景物人物诗歌鉴赏总纲鉴赏诗歌的物象 即古诗的咏物诗中用来言志、言情、 言
心声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一 物象的定义: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二 物象的分类:三
鉴赏物象的一般提问方式: 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四 鉴赏物象的角度(1) 分析诗中“物象”的特点(2)分析诗中刻画“物象”的作用及方法:五 鉴赏物象的答题技巧(
1) 分析诗中物象的特 点(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外形、色彩、习性(2)点出形象的意义: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理解形象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子 规 顾况 问题:分析
诗中子规的形象及抒发的情感。练习一物象外在特征啼血物象内在原因社会环境表达情感: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
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冤亡社会黑暗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
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子 规 顾况 问题:分析诗中子规的形象及抒发的情感。练习一小结: 作
者通过描写一只因冤死不平而年年啼血的子规形象,抒发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葡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
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韩愈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及抒发的情感。练习二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还很柔弱,未
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多扶持小结: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
之志。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无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
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言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葡萄》鉴赏材料葡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韩愈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及抒发的情感。练习二 此诗通过描
写柔弱,杂乱攀附,需要照顾葡萄的形象。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情。小结:形象:嫩绿,影浓,洁净,清香。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练习三墨 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①色淡墨、有香气、性格倔。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
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练习四白鹭图
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
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练习五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
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练习六金
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注】?: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
尘。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
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
情。练习七(2) 分析刻画物象的作用及方法描写作用正面描写(直接)侧面描写(间接)比喻拟人对比环境对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夸张艺
术手法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咏柳 贺知章比喻侧面描写花美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冰雪
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
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写梅的香气, 侧面描写:写梅的生长环境,写桃李用来衬托、对比梅,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练习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
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緌(ruí)缨子,形象特点—所言之志—手法分析—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须借秋风
声音自然远扬。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托物言志。练习二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
凌云始道高. 小松杜荀鹤 练习三1、《小松》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特征。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托物言志。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
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
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画眉鸟的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
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
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练习四 杨柳枝词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 (李
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一)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 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表达了自伤身世、自感迟暮的思想感情。(1)形象 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写了
柳的色和形,柳的处境。 李诗既写春日的柳,又写秋日的柳,写了柳的状态。(2)情感练习五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二)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
术手法? 共同运用了借物抒情和对比手法。(1)感情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2)对比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
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
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
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耐寒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答案】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练习五早雁 杜牧金
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⑴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秋半:八月。虏弦开:指回鹘南侵。⑵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⑶长门:汉宫名,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八月秋半的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 惊散了雁群,哀哀飞向云天外。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 哀鸣声
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要知道北方正当烽烟遍地,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练习
六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2.在结构安排上,本诗是如何做到虚与实相结合的??1.请你谈谈,本诗是如何借大雁反映现实生活
,表达思想感情?【答案】 1.全诗借南飞的大雁来比喻遭受胡人侵扰的北方边地百姓,接大雁南飞来比百姓的流离失所,借对大雁的同情来表达
忧国忧民之情。【答案】 2.前四句实写大雁遭到射杀时南飞逃命的景象,后四句则为诗人想象之境。以字面的虚来写字里之实,全诗写大雁的情状与活动是虚,写人民的苦难才是实;写对大雁的同情与劝慰是虚,写对百姓漂泊无依、无家可回的同情是实。这样就做到了虚实结合。(二)鉴赏诗歌的物象 1鉴赏诗中“物象”的特点2鉴赏刻画“物象”的作用及方法(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外形、色彩 (外在)、习性 (内在)(2)点出形象的意义: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理解形象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作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描写正面描写(直接)侧面描写(间接)比喻拟人对比环境对比夸张总结(艺术手法)授课结束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