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穴位、循行(内有详细图)

 醉清风bmcyge0x 2023-09-24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冲脉、带脉



1、肺手太阴之脉 11穴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图片

图片


2、大肠手阳明之脉 20穴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贯颊,上挟鼻孔。

图片

图片


3、胃足阳明之脉 45穴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图片

图片


4、脾足太阴之脉 21穴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骨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图片

图片


5、心手少阴之脉 9穴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中,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图片

图片


6、小肠手太阳之脉 19穴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图片

图片


7、膀胱足太阳之脉 67穴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图片

图片


8、肾足太阳之脉 27穴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图片

图片


9、心包手厥阴之脉 9穴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中,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图片

图片


10、三焦手少阳之脉 23穴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图片
图片

11、胆足少阳之脉 44穴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图片

图片

12、肝足厥阴之脉 14穴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图片
图片

13、任脉 24穴

《难经·二十八难》: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此下《素问·骨空论》有“上颐,循面,入目”。)

图片
图片

14、督脉 29穴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此下《甲乙经》有“上巅,循额,至鼻柱”。)

图片
图片


15、冲脉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gàn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

《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奇经八脉考·冲脉篇》: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
图片
图片
冲脉交会穴  14穴
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共14穴。
图片

16、带脉
《灵枢·经别第十一》: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奇经八脉考》:带脉者,起于季肋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凡八穴。
图片图片
图片

从第二腰椎处出来(来自足少阴、足太阳之别),当第十一肋下方横行腰部一周,交会足少阳经带脉、五枢、维道。

图片

穴位数统计表
穴位所在部位穴位数



人体穴位
405穴
其他穴43穴
头面部   14穴
胸腹腰背部奇穴    9穴
四肢部奇穴20穴
十二经+任督二脉362穴
肺手太阴之脉11穴
大肠手阳明之脉20穴
胃足阳明之脉 45穴
脾足太阴之脉21穴
心手少阴之脉 9穴
小肠手太阳之脉19穴
膀胱足太阳之脉 67穴
肾足太阳之脉      27穴
心包手厥阴之脉     9穴
三焦手少阳之脉 23穴
胆足少阳之脉     44穴
肝足厥阴之脉    14穴
任脉                 24穴
督脉               29穴
共计             362穴
附.
其他穴 43穴

头面部 14穴

  1. 四神聪

  2. 鱼腰

  3. 太阳

  4. 耳尖

  5. 球后

  6. 上迎香

  7. 内迎香

  8. 金津

  9. 玉液

  10. 夹承浆

  11. 牵正

  12. 翳明

  13. 颈百劳

  14. 安眠

胸腹腰背部奇穴 9穴

  1. 子宫

  2. 三角灸

  3. 定喘

  4. 夹脊

  5. 胃脘下俞

  6. 痞根

  7. 腰眼

  8. 十七椎

  9. 腰奇

四肢部奇穴 20穴

  1. 肩前

  2. 肘尖

  3. 二白

  4. 中魁

  5. 大骨空

  6. 小骨空

  7. 腰痛点

  8. 外劳宫

  9. 八邪

  10. 四缝

  11. 十宣

  12. 鹤顶

  13. 百虫窝

  14. 内膝眼

  15. 胆囊

  16. 阑尾

  17. 内踝尖

  18. 外踝尖

  19. 八风

  20. 独阴

经脉循行图有助于记忆经脉走向与穴位,加深印象。

循行图的归类集合请看今天的第三、四篇图文

赶快用起来吧!

知识就是力量!

图片

图片

成长医路·与您同行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