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为什么会老花? 一般人到40岁以后,看书或做针线活时,书或针线要离眼睛远些,否则就看不清楚。如果坚持看书或看近的目标,有时会引起眼后压痛感及眉弓处钝痛等症状。这种情况称为老花。老花名称很多,如老视、老视眼、老光眼以及花眼等等。 40岁以上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老花眼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正常的情况下看近物体时,眼睛必须进行调节。调节作用是由睫状体内的睫状肌与晶状体协同作用产生的。即看近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睫状肌逐渐衰弱,其收缩力逐渐下降。更重要的是晶状体也逐渐变厚,核变大,出现硬化,弹性减退。因此当老人看近物时,虽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而晶状体的膨隆程度则仍然不大。由此可见,年老了,晶状体变硬,弹性逐渐消失,丧失了调节力,出现了生理性衰老,即老花。老花眼的屈光状态正常,远视力良好,但在看书报或做针线活时,由于调节力减弱而无法看清。也就是近距离物体的光线射入眼内时,通过晶状体而不能把影相聚结在视网膜上,因而视物模糊。 老花眼的补救办法是戴凸透镜(即老花镜)来看近物。年龄越大,晶体的硬度越大,调节力越小,因而老花越重,所需配戴的凸球镜度数也就越大。一般在40~45岁需戴的花镜度数为+1.0~1.5屈光度;45~55岁需戴+2.00~+2.50屈光度的花镜;55岁以上者需戴+3.00~+3.50屈光度的花镜。如患屈光不正者,配花镜时应加上原来的眼镜度数。而有近视眼的人到老年时,看近物时就可把原来的屈光度减掉一些。如一个有3个屈光度的近视眼,在45岁时看近物就只需要戴2屈光度的凹球镜就可以了。但看远时,仍要戴原有的近视镜,才能矫正远视力。目前使用的老花镜有三种: 一般的老花镜:看远时摘下,看近时戴上。价廉,通用;但摘戴麻烦。 双焦点眼镜:上半部是平光,作为看远用;下半部是老花镜,作为阅读等看近用。此镜避免了摘、戴的麻烦,但价格较贵。 小眼镜:老光眼镜较小,只相当于一般眼镜的一半,看近时,用这种凸球镜中看出;看远时,从眼镜框上看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为群众所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