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承恩《西游记》与《禹鼎志》

 海阔天空vmee2u 2023-09-24

在高公岛南部,有个美丽的小山垮。这儿三面青山,锦绣如画,好像摆在书案上的画屏。山垮里的平地上,直立着一块大青石,活像一支毛笔,人们叫它文笔峰。文笔峰北边,有块大山崖,石阶一层压一层,活像一摞厚厚的书,人们叫它万卷书。万卷书旁边,还有一块大青石,两个驼峰中间似乎可以搁笔,人们叫它笔架石。老辈人说,这些都是吴承恩的遗物。怎么吴承恩的画屏、毛笔、笔架和书会变成石头呢?

相传吴承恩上云台山的三元宫里,花了三年工夫写成了《西游记》;接着,又写成另一部神怪小说《禹鼎志》。这一天,他备了儿样酒菜,带着笔砚、书案和这两部书稿,来到水帘洞,要在这儿将书稿再润色一番。

吴承恩《西游记》与《禹鼎志》

花果山水帘洞

吴承恩十分喜欢水帘洞,夏天常到这里写作。洞内既幽静又清凉。洞壁泉水细流,晶莹耀眼,好像珍珠帘子一般。洞中有口小井,井水又凉又甜,吴承恩写作疲劳了,就用它洗把脸,抖抖精神。今天,因为两部作品都已写成,如同卸下千斤重担,浑身舒畅极了,他一边呷着酒,一边考虑着怎样修改。

这时,有个老猴精带着一群小猴,跑到水帘洞前。猴子们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摘果;抛石子,扔果壳;砌宝塔,刨沙窝;赶蜻蜓,追飞蛾;捉虱子,搔脑勺;挨的挨,磨的磨;压的压,扯的扯,玩得好不欢乐!吴承恩越看越高兴,大腿一拍,连声叫好,提起笔来, “刷刷刷” ,把众猴嬉要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写进了《西游记》。

吴承恩在洞里美滋滋地喝一阵酒,改一会稿,不知不觉酩酊大醉,趴在案上睡着了。

这时,在外面玩耍的几个小猴,看见喝酒的老头趴在案上不动了,就好奇地跳进洞里,轻轻地抬起吴承恩的手臂,把两部书稿都偷出来交给老猴子看。老猴子打开《西游记》一看,哈哈大笑,众猴子都围上来争着看。老猴讲:“太好了,这老头把咱大王说成是美猴王、齐天大圣,众妖魔都怕他,连王母娘娘都办他不得,咱们脸上多有光彩呵!”小猴一听,高兴得又蹦又跳直翻跟头。老猴叫大家别闹,再看看这部《禹鼎志》。众猴子一齐凑过来一看,原来也是一本神话故事。老猴子讲:“不行!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咱美猴王,要让这老头的《西游记》独传天下,我看不如把《禹鼎志》给扔掉!”有个小猴子把手一摆说:“扔了他不会重写吗?干脆,连他的笔砚一起偷出来扔掉!”众猴齐声说这个主意好!

众猴又蹑手蹑脚走进水帘洞,刚要弯腰下手,忽听吴承恩一声大叫,众猴吓得一齐逃出洞外。过了一会,听听洞里没有动静,回来细看,原来吴承恩醉得人事不省,刚才是说梦话呢。这一下,众猴乐了,一个个跳的跳,叫的叫,抢的抢,夺的夺,拥的拥,拖的拖,有的抱书稿,有的抓砚台,有的扛毛笔,有的拿笔架,有的抢画屏,有的夺酒菜,一阵风似地席卷而去。还有几个淘气的小猴,争着翻看《西游记》,喜得指指点点,抓耳挠腮。直到老猴催叫,他们才把《西游记》端端正正摆在案上,笑嘻嘻逃走了。

为了使吴承恩永远找不到他的笔砚、书稿,老猴精带着群猴跑啊,跑啊,一气翻越了四十九个山头,来到高公岛的大海边。老猴一声令下,众猴把手里的东西往山下一抛,只听“呼啦啦”一声响,画屏落在海滩上,化作一座“锦绣山”;毛笔插在山塆里,化作一座“文笔峰”;笔架滚在山沟里,化作一块“笔架石”;《禹鼎志》搁在半山腰,化作巨石“万卷书”。从此,《禹鼎志》变成了石头,只有个书样子了,谁也没看过,就失传了。吴承恩的砚台呢?只因拿砚台的小猴贪玩偷懒,刚出水帘洞不远,就把它扔在花果山腰八戒石旁,变成了一块“仙砚石”。还有人讲,经常来高公岛摸摸文笔峰,可以使你才思敏捷,聪明多智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