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5年之前的金陵中学有多美,妥妥的金陵城颜值担当|方志江苏

 hy01 2023-09-24

在晚清的最后20多年间,南京这座曾先后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战火冲击的古城中,先后诞生了几所美国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其中, 由美国美以美教会1888年在南京干河沿创办的汇文书院最具影响。虽然只在晚清存在了21年,但因它是南京金陵大学、金陵中学和鼓楼医院的源头,开启了南京地区近代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西方医学教育先河,在南京近现代教育卫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找到一组珍贵的汇文书院时期黑白老照片,

利用智能照片修复工具将它们赋予色彩。

让我们通过这组老照片,

来感受135年前汇文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一、优美的校园建筑
图片

























图片

随着晚清与欧美列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批传教士进入南京,他们设教堂、办学堂、办医院、传播西学,汇文书院应运而生。1888年,美以美教会华中布道年会遵从来华巡视的会督傅罗,(Charles Henry Fowler )的建议,在南京干河沿(今金陵中学校址)设大学,取“融汇中西文化精华”之义,命名为汇文书院,英文名为Nanking University。汇文书院内设中学部,称成美馆,为金陵中学前身。宣统二年(1910)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更名金陵大学,原成美馆即为金陵大学附中。汇文书院颇具特色的青砖大门的门头上,醒目的红色校名“汇文书院”。

图片

汇文书院校门面向东北而开,北面紧邻干河沿小河。校园围墙内依稀可见钟楼等校舍建筑。大门正对的池塘所在位置是今珠江路口的中山大厦所在地。

图片

(摄于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存, 校友陈农恩提供)

汇文书院建校初期,历经战火破坏的南京城还是一片荒凉,学校周边建筑稀少。福开森在南京市中心的干河沿购买了一块土地作为校园。照片中近景建筑为今华侨路原汇文书院教习住宅区。中景建筑为汇文书院校舍建筑群及汇文女校(今人民中学)校舍。远山为当时还光秃秃的南京紫金山。

图片

(选自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档案与特藏部藏师图尔档案)

福开森为汇文书院亲自设计建造第一幢三层楼洋房,又称钟楼,是南京市19世纪末的最高层建筑,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现存最早的学校建筑。因当时楼房尚属罕见,所以时人称之为“三层楼洋行”。汇文书院钟楼,楼主体3层,中为5层。在当时南京的平房中,是鹤立鸡群的,引起市民的极大兴趣,并被作为当时南京的地理标志。该楼采用了四面开窗的方形立面,平面和立面都追求严格的对称关系,甚至主立面的烟囱都是对称的。墙面简洁,以凸出的墙线脚来加强水平划分,符合16世纪后半叶府邸建筑风格。而薄檐口、大开间、线脚装饰简化和高耸的钟楼造型,又是北美殖民地的风格。

照片为1890年钟楼落成时,中外宾客和全校师生在楼前的合影。站在人群右侧是福开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此楼的兴建,成为南京近代教育兴办的标志。




图片
20世纪初,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照片为1902-1903年汇文书院校园建筑群。从左至右分别是小礼堂、钟楼、口字楼宿舍、食堂和青年会堂图书馆。(选自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档案与特藏部藏师图尔档案)



图片

汇文书院早期校舍建筑群。汇文书院的建筑由美国建筑师设计,散布在东西向的主干道两侧。由近及远分别是小礼堂、钟楼、口字楼宿舍、西课楼。该建筑群上世纪80年代被评为南京近代优秀建筑群。

图片

1910 年2月开始,一座 120×70英尺、有三层楼和光线很好的阁楼的科学馆,在校园的东南部落成。该馆又称为东课楼。东课楼共4层,上下共16个教室,科学部及理化生物实验室在一楼。东课楼一直使用到上世纪末,今天的金陵中学行政楼汇贤楼即在其原址基础上兴建的。

图片

(选自南京大学校史馆)

在汇文书院校园外的南侧,有一方清澈的小池塘。照片中从东到西,分列着东课楼、小礼堂、钟楼、口字楼宿舍和西课楼。

二、优秀的传教士教育家
图片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陵大学史》(张宪文主编,2002 年)说,“它确实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可这些传教士中很多是为中国的前途而忧心如焚的善良之士。”

图片

汇文书院首任院长福开森在钟楼办公室

傅罗创办了汇文书院,请福开森担任院长。福开森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人,生于1866年,1886 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02年获博士学位)。1896年,福开森应清政府官吏盛宣怀之聘,出任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院,辞去汇文书院院长职务。三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办《新闻报》、《英文时报》、《亚洲文荟》杂志,进行舆论的发动和西方知识的传播,“沟通中西思想”。后来,又充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顾问。北洋军阀时期,任北洋政府的顾问,直接参与中国的政治活动。福开森离校后,一直与金陵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并担任校董会的董事。

图片

汇文书院第二任院长师图尔

师图尔(G.A.Stuart),字书林,美国马利兰州人,生于1859年。他在新布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88年,汇文书院创设时,他与其夫人到南京传教,并与比必在医学上进行合作。过了两年,师图尔去芜湖,创办弋矾山医院。1896年,调汇文任医科总教习。接任院长后,他改良功课,添置仪器,增聘教习,扩充校址,建设校舍,并建立青年会会堂,使汇文“匪特冠绝东南,实侨居中国人士所组织教育事业而首屈一指者也。”

师图尔翻译著作甚多,如《圣经研究》《美以美会教会例文》《贫血病与组织学形态学及血液化学之特别关系》《解剖学名词表》《医科学生之习练法》,并把《本草纲目》翻译成英文,为向中国介绍西方医学和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医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师图尔掌汇文10余年,对汇文的发展颇有贡献,但他对汇文和当时南京的另外两所基督教书院合并一事持异议,而3书院的董事部已经通过合并方案,1908年,师图尔乃辞职赴上海创办《兴华》报,1911年去世。

图片

汇文书院第三任院院长、金陵大学首任校长包文(A.G.Bowen)

(选自The China Mission of 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包文《卫理公会中国传教团》书中包文坐像)

包文(A.G.Bowen),是美国伊利诺州人,毕业于讷克司大学。1897年来华,他极力主张合并,汇文面临新局面。1907年,基督、益智两书院合并为宏育书院。1908年,汇文书院院长师图尔辞职,由包文继任。鉴于汇文、宏育两书院分设不大经济,为了扩大规模,充实内容,成为一所完备大学,遂于1910年(宣统二年)又一次合并,依照大学编制改组,始定名为金陵大学。由校董会推包文为校长,文怀恩为副校长。汇文书院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源头,办学21年,为金陵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图片

益智书院院长,宏育书院副院长,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

文怀恩(Dr.John Elias Williams,1871.6.11-1927.3.24),美国俄亥俄州人,传教士。1901年,文怀恩到南京任益智书院院长。1907年返国休假,途径日本,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协助下,在早稻田大学负责中国留学生事务,其间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期间文怀恩积劳成疾,遂回美国乡下休养三个月。康复后,他在美国各地演讲,专为筹设大学劝募捐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1908年,文怀恩返回南京,任宏育书院副院长,是1910年金陵大学(宏育书院和汇文学院合并)的创办人之一。

图片

照片为1910年汇文书院附中中外教员在校园内合影

前排右一为汇文书院第三任院长包文,前排中间为附中校长威尔逊

(孙熹圣珍藏照片)

1909年,南京汇文书院报告说,本校有12英亩校园,五座大校舍建筑;383名学生,其中250人为寄宿生;11位洋人教师,7位中国教师。著名的中西教员有:穆尔(西籍)为西文总教习,垣模(西籍)为西文教习;师图尔(西籍)为医科总教习,马林、比必医士(西籍)等为医学教习;南京名儒李自芳为中文总教习,周岐山、李鉴堂为中文教习,著名书法家骆寄海亦被请来任教。

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环境
图片

不可否认,教会学校的目的,则在“教育中国学生”,使他们变成上帝手里的“有效代理人”。美以美华中差会1888年宣布说,(该书院)办学目的是“教授高级科学课程,以便在中国知识界获得一席之地。”但是,教会一旦进入教育领域并通过科学技术的传播来弘扬上帝的学说,教会学校便身不由己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汇文书院创办的21年间,中国正处“新学甫见萌芽,科举尚未衰息”时期,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给中国近代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和影响,倡新学、去八股、创办新式学堂,还成为晚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更是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汇文书院采用了西方完整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办学标准、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和教育思想,它在客观上向中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的科学知识,培育了一批新式中国知识分子,也在许多方面影响和推动了南京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图片

1895年文汇书院中学部成美馆学子们在教室内读书。从照片中课桌上堆得高高的课本来看,这些学生们当时的学业负担还是挺重的。



图片
汇文书院洋教习在给学生上地理课。从讲台旁的地球仪、讲台上玻璃试管和墙上张贴的理化实验示意图等教具判断,上课地点是被称为科学馆的东课楼教室。


图片

汇文书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生物课上学习使用显微鏡观察的生物实验。

图片

汇文书院两名学生在化学实验室做化学实验

图片

汇文书院的教员罗伯特森先生在演示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照片选自南京大学校史馆)

图片

汇文书院学生在生物实验室进行解剖青蛙标本的生物实验。桌旁放有先进的显微镜设备。



图片
近代竟技体育是由教会学校从欧美引进的。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堂专门开设体育课,时称体操课。照片为约1908年南京汇文书院学生上体育课。(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档案与特藏部藏师图尔档案)


清末光绪32年《南洋官报》第63号,论撰目录中有《江宁汇文书院运动会纪事》记载。报道了发生在1906年11月汇文书院(今金陵中学)校园内的一场省级运动会盛事。史称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又称“宁垣学界第一次联合运动会”)。据《江苏省志大事记》记载:“参加单位有两江师范、宏育书院等86所学校。竞赛与表演项目达69个。参加单位与竞赛项目之多为当时全国之冠。这是最早在南京举行的校际运动会。”

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图片
























图片

20世纪初口字楼(考呤寝室)加盖为三层楼。一楼的几个侧面都开有门,东门与西门可以穿堂而过。能容纳400多人住宿。(约1910年左右攝)

图片

学生宿舍的床铺、蚊帐、桌椅及挂墙的书架

图片
图片
图片

汇文书院学生在宿舍认真看书

五、汇文书院的社会声誉
图片

学校每年学生毕业,虽然人数寥寥,都要隆重举行毕业典礼。这时,地方官员应邀出席学校的毕业典礼或其他仪式,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周馥、端方、张人骏以及大小文武官员都曾被邀请到场。

图片

1895年,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与汇文书院长福开森

及夫人玛丽·威尔逊和女儿海伦的合影

图片

福开森与两江总督刘坤一、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合影

由于福开森学通中西,清政府对他颇为倚重,“江南、湖北两钦差衙门,既皆聘福氏为顾问,时访以洋务矣”。清政府曾请他担任商部秘书和邮传部西文秘书。因为这些关系,福开森与两江总督刘坤一、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等过从甚密。

图片

1903年春,两江总督(署理)张之洞派官员来汇文书院视察时,

与中外教职人员在青年会堂(图书馆)门前合影

六、结束语
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南京汇文书院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只是在翻阅一些近代教育发展史的文献史籍和历史旧照时,还能够零星地看到一些曾进进出出书院校门的师生们办学或求学时的奋斗事迹;还能依稀地发现一些成功校友在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奋发有为的光辉业绩。我们认为:这些就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它们应该被历史记住,也应该被后人传承。

最后,上张大图,把屏幕横过来看,欣赏一张由校友从耶鲁大学图书馆挖掘出来的汇文书院校园全景照片。以此来纪念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汇文书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