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我来讲古:猎王

 吾乡吾土 2023-09-24 发布于福建


       现居大科洋的林目仔大爷,虽然已经92高龄了,但身体依然健壮、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口齿伶俐、手脚灵活,样样可以自理。

   每一位老人都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他们聊天总是有收获的,他们平平淡淡的叙述里,虽然没有太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却有着至情至性的经历与感悟......其中许多是值得我们后辈参悟与学习的。
   在与林目仔大爷聊过去的时候,大爷提到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词:猎坛!这一下子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谈话中也对“猎坛”有了一定的了解。
   过去,矾山上有草山、竹林(亦称:苦竹仔)、与王公田、糠厝等几个自然村。林大爷居住在全村只有八户人家,37个人口的竹林村。当时矾山上野兽经常出没,野猪、野牛等,尤以野猪居多,它们时常会糟蹋农田里的粮食、蔬菜作物,为了保护作物,人们不得不与之对抗,猎杀。人们在农忙之余,会进山打猎,但打猎单打独斗是很危险的,于是村里会自发组合一个8/10人左右的狩猎队,每逢出去狩猎时协同合作,同出同归,狩猎回来后再均分猎物。
   猎王,是每一个猎户心中的神,他们相信,只有得到猎王的护佑,他们才可以平安地狩猎,并获得更多的猎物。因此,他们便从云霄请来了一位地理仙,让他设一个猎坛,即猎王的神祗。猎坛一般都要选在地势险要,人烟罕至的地方,地理仙经过一番实地勘察之后,便做法设坛,把猎坛设在了矾山的某个方向的某个峭壁之上。具体位置只有地理仙和几个人知道,其他的人只需知道方向就可以。
   每当猎队要出门狩猎的时候,猎户们便面朝猎坛的方向,其中一人拿起螺号朝着那方向吹起一阵号角,告知猎王要出发狩猎了,猎王便会暗中护佑,随后大家便整装出发。狩猎结束集合后,他们就在原地把所获猎物的头部朝向猎坛方向摆放,然后由两个猎手呼螺,即两个猎手拿起螺号(海螺或牛角制成)朝猎坛方向一阵吹响,以此告知、祭拜猎王,感谢他的护佑。回村后,猎户们把猎物按参加狩猎猎户的人数加1的份数均分,那多出的1份乃是分给猎王的。他们将那份猎物煮熟后,设案祭拜猎王后,众人一起享用。有时也由当中某个猎户按估价把那份猎物取回,待到农历九月九日祭拜猎王时,由他出资置办祭拜用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