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白衣钱子 2023-09-24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在他任内,超级大国苏联土崩瓦解,成为上世纪之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延续至今。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见仁见智,这不是今天小院要说的内容,今天说说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一言一概之,上台前后的戈尔巴乔夫从各方面看,都是苏联领导人的不二人选,是最有希望中兴苏联的人。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1931年,二战时期他年龄尚幼,195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并担任法律系共青团书记,1955毕业后回到家乡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踏上仕途。

戈尔巴乔夫有一份无可挑剔的履历。他从基层干起,先在基层团委任职。1962年他出任边疆区农场生产管理局党委负责人后,又通过函授学习了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随后被任命为边疆区党委组织部部长。

此后,戈尔巴乔夫历任边疆区党委组织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边疆区第二书记、区党委第一书记,到1971年3月,他当选苏共中央委员。

可以看到,戈氏曾长期在地方工作,一步步从基层到中央,不像契尔年科这样只有机关工作经验的官员,这是他后来被看好的一个原因。

戈氏能步步升迁,当然与他在地方上的良好政绩有关。在他任内,苏联重点农业区边疆区的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较大增长,戈氏还因成功的农业经验被授十月革命勋章。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在边疆区任职还有个好处,就是容易接触到高层人物。苏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疗养区就位于边疆区,安德罗波夫、苏斯洛夫、柯西金等都来过这里疗养,负责接待的就是戈尔巴乔夫,戈氏给这些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其中安德罗波夫的老家就在当地,对戈尔巴乔夫印象更深。

成为苏共高级干部几年后,戈尔巴乔夫迎来了自己的机会。1978年7月,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库拉科夫突然病逝。几个月后,戈尔巴乔夫接替了库拉科夫的职务,当选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

这意味着他进入了苏联的中央核心圈。

戈尔巴乔夫并不属于当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他能这么快进入核心领导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前任库拉科夫的赞赏,库拉科夫生前对戈氏相当重视,除信任有加外,也时常为他的政绩背书,这强化了苏联领导人们对戈氏的印象;第二是戈氏受过高等教育,履历优秀。人们认为他为人正派,自信能干,有基层工作经验,政绩良好,具有“精明能干的地方官员”和“颇具才干的农业专家”的名声。第三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边疆疗养区的原因,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一众人等都对他持有良好印象。

198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晋升为政治局委员,第二年被评定为“对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人物,并授予列宁勋章,时年他50岁。

这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在这几年主管农业并参与全局性的决策活动,他会见了几乎所有经济研究的所长、院士,和大量著名学者,戈尔巴乔夫也向他们学习经济学知识。

1982年11月10月,勃列日涅夫病逝后,继任的是安德罗波夫。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相比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是个出色的领导人,他有强烈的改革愿望,并开始大力提拔年轻人。与他们那一代70上下的“老近卫军”相比,年仅51岁的戈尔巴乔夫算得上年富力强。

安德罗波夫当选前,就已和戈尔巴乔夫很熟悉了,戈氏在安氏成为总书记后对博尔金说:“我同安德罗波夫是好朋友,两家关系也很好。我同他多次无拘无束地交谈过,我们的观点一致。”

安德罗波夫重点提拔的人物中,包括雷日科夫、利加乔夫这些未来的大佬。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戈尔巴乔夫,安德罗波夫事实上是把他作为接班人在培养的。

在安氏任内,戈尔巴乔夫受到了更大的信任和重用,除了继续掌管农业,还兼管一些工业部门。雷日科夫说:我认为安德罗波夫已经在一步步地培养他,以接替根本不懂国民经济问题的契尔年科。

安氏本有痼疾,执政后没多久身体就出现问题。这时戈尔巴乔夫是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安氏最亲密的助手。

安德罗波夫身体情况恶化,无法出席会议后,各种会议上代他发言的多半是戈尔巴乔夫。1983年5月,戈氏率团访问加拿大,他舌战加国参众两院议员,维护了苏联的形象,展示出他卓越的外交才能,也让他在国内声誉大涨,被人民视为英雄。

人们意识到安德罗波夫沉疴难愈,戈尔巴乔夫接班的呼声水涨船高,支持戈氏的官员兴奋地说:“终于出现了一个聪明、正直、关心国家状况和决心做些事情的人,我们有了接班人了。”

1983年底苏共中央全会,安氏因健康原因无法出席,他给会议写信,让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代替自己讲话。中央全会非同小可,这是安氏向众人发出的一个重要暗示,表示自己要把接力棒交给戈尔巴乔夫。

这事实上有着托孤的意思,安氏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想用自己的影响力最后再送戈尔巴乔夫一程。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即使如此,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戈尔巴乔夫也没能成为继任者。因为总书记人选要经过政治局选举,即使有安氏背书,没有多数成员支持,戈尔巴乔夫也不能当选。

政治局众多委员选出的是契尔年科,他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代表的是保守力量。契尔年科本人并无多大才干,他能当选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和资历。选出契尔年科,是因为政治局内具有决定性权威的元老派人物,如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外长葛罗米柯等感到戈尔巴乔夫这一批新人过于稚嫩,对他们能否控制局面,能否照顾元老人物的利益存有疑虑,而契尔年科虽不会有大的作为,但也不会引起大的动荡。

人算不如天算,契尔年科也是年高体弱,仅仅13个月后就撒手人寰,比安德罗波夫撑的时间还短,

但别以为一把手的位置就此非戈尔巴乔夫莫属了,此时他还需要与格里申竞争。

格里申同样是保守派力量代表,与戈尔巴乔夫针锋相对,他与葛罗米柯等人同属“老近卫军”,保守派势力仍然强大。

最后结果当然是戈尔巴乔夫赢了,胜负手在于他的支持者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站出来爆出格里申的政治黑料,他就此丧失被提名的希望,再也无人能阻挡戈尔巴乔夫当选。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好了,戈尔巴乔夫上任了。他上任之初的表现,也称得上惊艳。

首先,面对勃列日涅夫晚期苏联的停滞和落后,戈氏和幕僚们提出了三个要点:第一,尽快更新干部队伍,撤换那些不能胜任革新工作的领导者;第二,执行加速国家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第三,到各地走走,视察一些劳动集体。

这几点都是有原因的。一是继续清除勃列日涅夫时期任人唯亲的影响,也是清理掉一些保守派,比如格里申,在人员上为改革铺平道路,为经济改革确定方向。二是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年事偏高,从勃列日涅夫后期开始,身体已无法支撑他们前往各地,如今戈氏年富力强,正好以此展示领导人全新的面貌。

戈氏开始执政后,苏联确实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他大力反对铺张浪费、官僚主义;带头清理了自己的工作班子,裁减了现有人员的三分之一,撤销了两个部和一些委员会;恢复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工作,重新加紧整顿纪律和秩序,大抓干部的整顿。在当年3月底一周之内,苏联的动力电力化部长、明斯克州、基洛夫州的主要领导都被撤职。

戈氏上任之初,立即到国内四处巡视,直接和干部、群众谈话,发表演讲。

这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要知道,从勃列日涅夫 后期至今,苏联人民多少年没见到一位不用别人搀扶,自行走到群众中的总书记,这个影响是巨大的。

大家对此喜闻乐见,戈尔巴乔夫在列宁格勒与群众会见的录像在电视上播放后,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人们“简直是惊呆了”,都在问:你看了电视吗,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位领袖。他熟悉事态,对工作专心致志,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告诉人们。

几天后,那次访问的小册子出版,购买者排起了长龙,这是那时少有的现象。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高举革新的旗子,组成了一个富有朝气的班底,受到了官员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首先,他是新一代、新类型的领导人。他在战后和平时期展达,来自农村,亲身参加过农业劳动,当过农机手;他有着基层工作经验,并且是逐级提拔到中央,履历无可挑剔。

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比较开阔的眼界,对世界了解得比较多,抱有强烈的革新意识。

在经历了几年停滞时期后,这正是苏联人民所期盼的,大家感到格外振奋。

此外,戈尔巴乔夫年富力强,正当盛年。在不到三年时间连续三位领导人都由于老病而去世后,让人特别感到年轻的重要。

戈尔巴乔夫属于比较新的一代的领导人,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有魅力,“人们又在他身上看到了某些能给人以希望的特点。”

戈尔巴乔夫在与外国的交往中也受到普遍称赞。1985年4月,他当选后不久,会见了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一番会谈下来,思路清晰的戈氏让奥尼尔大为惊异,他回国告诉记者:这是一位具有过人禀赋和待人真诚的人,一位世界级的国务活动家。

有的外国记者说他步履矫健、谈笑风生、衣着合体,使世界感到惊奇和迷惑。

美国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评论说:其他任何一位苏联领导人上台,都没有戈尔巴乔夫那样受到国内外的欢迎。

他与戈氏会见两小时后,认为此人和他的前任相比,非常能说会道。他不看提要,细心倾听,敢于辩论。

这就是典型的戈尔巴乔夫:骄傲、严阵以待、在辩论中很机敏。

以苏联最高领导人身份出现的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给苏联国内外以全新的感觉和新的期望,简直就是天选之子,中兴苏联的不二之选。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如果这时候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治下苏联会迅速崩溃,没几个人会信,改革也是苏联当时大势所趋,并非戈氏强行推行,要直到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改革的呼声就已不断。

或许有人认为,如果换个人,比如戈尔巴乔夫的对手格里申,或许就能让苏联避免崩溃的命运。

事实上只要稍加分析一下,就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格里申的寿命倒是够长,他一直活到了1992年。

但格里申有个问题,他与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等是一代人,都是“老近卫军”的代表。

这些人其实就代表保守派,格里申又是勃氏亲信,如果是他上台,只会沿着勃列日涅夫的路子走下去,苏联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意味着在经济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彻底无法自拔,这也是崩溃的节奏。

除了格里申,在契尔年科去世后,已无人能动摇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安德罗波夫也提拔了利加乔夫、雷日科夫这样的新人,但更偏重于将他们向智囊的角色培养,而不是作为接班人,这些人无论威望还是履历都不足以服众,是不可能有人提名他们的。

如此看来,就只有戈尔巴乔夫了。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成为苏联领导人的

以上,就是戈尔巴乔夫上台的大致始末。

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何会失败,苏联又是如何一步步崩溃的,篇幅所限,那就不是一文所能说尽了,小院在其他文章中另行讲述。

(苏联历史之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