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能荣幸坐在伟人左侧的人,在他21岁那年,顶住重重压力,放弃北

 gudian386 2023-09-24
这个能荣幸坐在伟人左侧的人,在他21岁那年,顶住重重压力,放弃北大回乡务农。三年后,他竟能与伟人并肩而坐。伟人:“你要多吃菜!”

他叫董加耕,一个来自江苏盐城的农民。这个宴席,他是伟人的“头号客人”,同桌的还有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等人。

而他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来源于他在1961年所做的一个惊人决定。

那一年,他高中毕业,因为品学兼优,他被保送北大哲学系,但是,他在升学志愿上竟写下了回乡务农。

那时候,饥荒还在苏北大地上蔓延。他认为,跟自己读书相比,让乡亲们吃饱饭比自己读书更重要,

再加上自己父亲因为家里断粮,为家人试吃爆青的茨菇汤离世,更让他坚定了这一想法。

为此,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从“董嘉庚”,改为“董加耕”。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这个决定不止是令让亲友震惊,学校也大加反对,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连女朋友也跟他分了手。

最终,他写信给县委书记,在获得同意后,他正式走下了农田——为此,他还谢绝了其他邮电所之类的铁饭碗。

有知识还是不一样。在他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家乡几千年的耕作模式获得改变,水田改旱田尤为卓著。

正是他提出“沤田改旱田,稻、麦、棉、绿肥轮作,改良土壤,解放劳力”,此举的结果是,不仅粮食大丰收,水乡竟然第一次长出了棉花。

从此以后,稻、麦、棉、绿肥轮作制在全大队、全公社乃至里下河地区推广成功。
 
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他成了英雄人物,知青的卓越代表,全国人民的偶像,名声甚至还传到了国外。

他到处做报告,参加各级代表会议,他也荣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

这天是1964年12月26日,人大会议召开之时。散会前,服务员通知董加耕、邢燕子等4人,会后就地稍等。

等到代表和其他主席团成员离去后,周公竟从后台上来,走到主席台后面的一个休息室,不一会他和朱总带着4个人来到了大会堂的一个小宴会厅。

让他们激动万分的是,伟人竟在周公的陪同下,容光焕发地来到了宴会厅。大家这才想起来,当天是伟人的生日。

伟人坐定后,周公马上把董加耕拉到伟人的左边,和伟人肩并肩坐在一起,着实荣幸。

主席的右边则坐着邢燕子,同桌的还有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等人。

大家坐定后,伟人说:“今天既不做生日,也不祝寿,而是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没让我的孩子来,他们不够资格。今天不仅要吃饭,还要谈话嘛!”

席间,伟人不停地嘱咐董加耕:“你是农村来的,要多吃菜”,令董加耕很是感动。

1966年后,董加耕也受到了冲击,险些丧命,期间也曾被平反,并在周公和伟人安排下,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文革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农村。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去世,董加耕还曾作为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在伟人身边守灵7天7夜。

#老照片# #盐城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