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燕山茶社 2023-09-24

前言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夺取天下,一举推翻后周,建立大宋帝国,史称北宋。此时的赵匡胤已年近花甲之年,又无子嗣。为了巩固统治,他不得不考虑皇位的传承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960年那一年,中原大地经历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变化。经历五代十国长达数十年的分裂混战后,这个分崩离析的天下终于迎来了统一。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一时间威震四方,令人窥见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的出现。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一、陈桥兵变,宋朝创立的动荡时刻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个朝代的创立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陈桥兵变的成功固然彰显了赵匡胤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但北宋的基业仍是建立在动荡变乱之上的。此时的北方边疆仍然混乱不堪,燕云十六州也远未收回。内政方面,五代以来积弊深重,民生凋敝,宋朝的统治也还十分脆弱。

在这个北宋刚刚诞生的动荡时刻,皇位的传承问题无疑将直接影响这个新生朝代的命运乃至生死存亡。我们可以想见,赵匡胤作为这个国家的创立者,心中必定担忧重重。一个不慎的决定,可能会让刚刚建立的宋朝永葬黄粱。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二、母命在身,金匮之盟的来历

赵匡胤有两个同母弟弟,赵光义和赵光美。赵光义沉稳内敛,颇有才干,深得兄长赵匡胤的信任;赵光美则性格直率,不善权谋。

975年,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病重。在临终前,她特意嘱咐赵匡胤,希望他能传位给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因为她认为,赵匡胤的儿子们都太年轻,如果继位可能会引发权力争夺,动摇统治基础。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我们不难想象,杜太后临终前的嘱托对赵匡胤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儒家君主,赵匡胤对母亲肯定怀有天然的孝心。即便是已经当上皇帝的他,母命对自己也还是有绝对的约束力。

杜太后的判断也确实合情合理。她认为赵光义已经在朝堂中站稳脚跟,有能力掌控局面;而赵匡胤的儿子们都太年轻,很难在老臣中取得威信。放眼当时的朝堂,赵光义确实是最佳人选。

于是,杜太后将这一嘱托记录在金匮之中,交给赵匡胤保存,希望他日后遵守这个诺言。这件事后来被载入史书,成为那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政治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金匮之盟”。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三、真相难辨,烛影斧声的种种猜测

976年,赵匡胤在享年62岁时驾崩。按照杜太后的遗愿,赵光义很快继任为帝,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

然而,赵匡胤的突然去世和赵光义的继位在民间引发了各种猜测。有传闻称,赵光义趁著夜深人静之时,在烛火摇曳的宫殿中举起斧头,将赵匡胤割喉夺位。这就是后世所传“烛影斧声”的故事。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关于“烛影斧声”的说法,首见于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洪迈引用了一种说法,称赵光义是在宋太祖召见时,趁机用斧头砍杀了兄长。这种传说后来逐渐散布开来,成为赵光义弑君夺位的“证据”。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洪迈所记载的这种说法仅仅是民间的一种传闻,并无确凿的史料佐证。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在缺乏确证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简单地下定论赵光义确实犯下了弑君篡位的罪行。毕竟,历史的真相往往难以确定,我们需要慎重对待这类传说。

此外,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否定了这个说法。司马光指出,赵匡胤去世那晚,赵光义根本就不在皇宫,所以不可能发生“烛影斧声”。那么,洪迈记载的传说从何而来?这似乎成为一个历史悬案。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四、稳国安民,权力交接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稍加考证,我们便可看出,这场皇位之争的背后,是北宋集团内部精心设计的权力交接与稳定局势的策划。

976年,北宋刚建立不久,局势尚不稳定。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长子赵德昭只有28岁,次子赵德芳仅17岁,都太年轻,难以在老臣中取得威信。如果皇位直接传给他们,很可能引发争夺,造成动荡。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相比之下,赵光义已经在朝堂立足多年,有能力主持大局,可以使这次权力过渡更加稳定。再者,赵匡胤生前对赵光义信任有加,由赵光义继位既可遵循母亲遗嘱,也是赵匡胤的本意。

最后,那个时期的北宋正处在统一战争的关键时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业尚未完成。如果出现皇位争夺引发内乱,后果不堪设想。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让赵光义稳定继承皇位,是北宋集团内部的共识,这一安排既符合国家利益,也让赵氏王朝得以延续。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赵光义的登基完全是北宋集团内部经过慎重考量做出的权力交接安排。通过这次平稳的皇位继承,北宋的统一大业得以继续推进,为日后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五、洪迈之言,传说与史实的辨析

那么,洪迈所记载的“烛影斧声”传说从何而来?对此,司马光给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司马光指出,赵匡胤去世后,宋后晓太妃立刻传召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入宫监国,原本希望让他继承大统。然而太监王继恩却违背了皇后的旨意,擅自迎立了赵光义为帝。

由此可见,关于宋太宗弑兄的传说毫无根据。赵光义的登基完全是北宋朝堂内部权力集团的安排结果,而非其个人谋杀弑君的产物。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测洪迈记载的“烛影斧声”传说的来历:在赵德芳被排除继承皇位的情况下,有些人猜测这是赵光义谋害兄长所导致的。为了解释赵光义能够继位的原因,民间便编造出了他使用斧头弑君的传说。

通过分析传说与史实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纯属于后人的附会,并不代表历史的真相。我们在认识历史的时候,需要辨别真伪,不轻信传说。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六、和而不同,兄弟之间的难解之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这场皇位继承的较量中,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必定十分微妙和复杂。

一方面,赵光义显然得到了兄长的信任,才能在赵匡胤去世后很快继位。这份兄弟间的信任 在当时动荡的政局中尤为难能可贵。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排除赵光义本人谋夺皇位的可能性。权力的诱惑无处不在,即使是手足之情,也可能难免生变。赵匡胤的猝然去世,对赵光义来说也许正是一个争夺之机。

所以,他们的关系也许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和睦。兄友弟恭的同时,弑君篡位的隐患也随时存在。这也许就是儿女成长后难以避免的悲哀——手足之情终究也会为权力所消解。

不过,这些猜测终究也只是猜测。关于两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今人已无从得知。这段兄弟情谊中的隐秘,也将成为一个历史的迷。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出玄机

七、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宋太宗弑君的传说毫无根据。赵光义的登基完全是北宋集团内部经过慎重考量做出的权力交接安排。这场皇位的交接确保了北宋在开国伊始的稳定统治,对推进北宋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我们在判断历史的时候,不能轻信传说,而要以史实为据。同时,也需要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尝试理解历史人物的难处与无奈。

1000年河东,1000年河西,历史的长河依然在缓缓流淌。我们不应因个人猜测而妄下判断,而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这样才能对过去的先人们更加公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