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楚入郢之战:伍子胥复仇鞭尸

 金色年华554 2023-09-24
中原诸侯与楚国的战争,自城濮之战后已处于一种休战状态。在此期间,吴国兴起于东南,开始与楚争锋。只不过,吴楚之争的地域移向了淮河流域与长江下游地区。
吴楚两国战略
吴,《史记·吴太伯世家》称之为“荆蛮”;其建国,按《史记》所载,当在公元前13世纪间,吴太伯奔吴之时开始的,大概在公元前1231年,建都于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在春秋时期,吴国因其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活相当丰裕;又因其地河川交错,湖汊纵横,故百姓习于舟楫,因而造船技术相对先进,造船必须运用金属,因之其冶铁技术也比中原进步。等到来自其他诸侯国的伍子胥、孙武等人才纷纷投奔而来之后,吴国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了东南地区一个新兴强国。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吴国的势力范围逐渐触及淮河流域,进而与楚国发生直接冲突。
吴楚之争,前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从公元前584年吴兴兵攻楚起,至公元前525年吴大败楚舟师时止,历时近60年,争夺的目标就是淮河流域。当时的淮河流域,既不属楚亦不属吴,是东夷少数民族的散居之地。吴国的想法是在占据淮河流域之后,与中原各诸侯保持交往,共同对付楚国;楚国的想法则是要夺取淮河流域,形成对中原诸侯的包围态势。
兵略与地形
影响吴楚之争最大的地理障碍,是大别山与长江。
当时的大别山还是原始山林。楚国北出中原,常走邓(今河南邓县)、申(今河南南阳)之道,极少会选择从大别山北进,就是因为该地山岭重叠,森林密布,难于通行。
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有三个隘口,即所谓“义阳三关”。清代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三关者,一曰平靖关,一曰武阳关(即今大胜关),一曰黄岘关(即今武胜关)。”都在今天的豫鄂两省交界处。即使是大别山边缘地区同样也是山林密布无人之境,只有当地人往来的小路,大军根本无法通行。
至于长江,虽然可以为水军往来提供方便,但是顺流和逆流的差别,对于那个时代的战争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影响。长江虽然可通行,但长江两岸仍是未辟之地,陆上基本没有道路可通。因此,在当时的战争谋划中,水军只能作为奇袭的偏师而不能作为决战的主力使用。
正因为这样的地理形势,吴攻楚大概有四条路线:第一路用水军溯长江西上,达于楚国都城郢。第二路从鸡父(今河南固始),走大别山东线,至柏举(今湖北麻城),然后经郧(今湖北安陆)渡汉水到达郢。第三路则溯淮河西上,经黄(今河南潢川)、弦(今河南光山),穿越“义阳三关”,至随(今湖北随县)渡汉水到达郢。第四路由淮河北岸经陈、蔡之间攻取楚国方城(也是楚国的长城,今河南方城)、申、吕(今河南南阳),然后渡汉水到达郢。上述四路,第一路甚为便捷,但楚国陆军强大,若不击破陆军,则仍无占领郢之可能。第四路,道路偏远,犯孤军深入之忌;且楚陆军主力均在方城、申、吕一带,以逸待劳。至第二路与第三路,虽经由大别山小路,只容步卒行动,但却是行于无人之地,即《孙子兵法》所谓“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之路,而且是较为近捷之路。

图片

作战经过
吴伐楚的方略既定,即付诸实施。
自公元前512年,吴王阖庐采取“三分敝楚”长期消耗战略,连续多年多次分兵攻楚,到公元前506年,已有6年,《左传》记载:“自楚昭王立,无岁不有吴师。”楚国已被严重消耗,近乎精疲力竭。
公元前506年,蔡昭侯遭楚令尹索赂与囚禁之怨”求晋国伐楚未成,反遭楚军围困,转而求吴国救援。吴王阖庐与伍子胥、孙武等合议后,决定尽起三军之众,会用蔡、唐两国军队一起伐楚。
吴军此次大举伐楚,分为南、北两路,主力军在南路,越过今皖鄂交界之地,走崇山密林无人之地,经柏子山(今湖北麻城东北)、举水(麻城南)向汉水地区前进。北路为一偏师,自淮油(今安徽霍丘附近)舍船走陆路,先行救蔡,然后会同蔡军,迅速越过“义阳三关”隘口,再会同唐军向汉水地区前进,在雍滏(今湖北京山)与主力军会合,再与楚军决战。
而楚军在听闻吴军舍舟于淮油登陆后,决定主力在汉水西岸暂取守势;另起重兵快速推进至淮河一带,毁掉吴国战船后,回军堵住“义阳三关”隘口,从背后攻击吴军;最后再两军合力在汗水夹击吴军。
然而,设想虽好却要人来实现,面对伍子胥、孙武等人的战谋以及灵活机动,楚军将领完全处于下风,即使出现战机也抓不住,处处被动挨打。最终,吴军以五战皆捷之威,于十一月末长驱直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乘舟溯江西奔。
战争影响
吴破楚入郢之战,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以寡击众、以弱敌强的战例。楚国地方数千里,兵车数千乘,周围附庸十余国,人民富庶,国力雄厚,战备充足,以前中原诸侯历次对楚作战,仅能击败其军阻其向外扩张而已,从未攻入其国土,作“破都灭国”之想。吴王阖庐以新兴后进之国,其兵力不过三四万人,而其君臣上合力竟能“破都灭国”,确实是一件值得历史铭记的事情。
吴国此战获胜的关键所在:即以寡击众、以弱敌强,不可以力征,只可以智取;不可期望一举破敌,必须运用长期谋略,离间其国,分散其战志,疲耗其国力,然后寻机予以击破。
公元前506年冬十一月末,吴军进入郢,楚国君臣虽已四散,但其家室仍尽留宫府之中,吴国君臣遂“君居其君之寝,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当时孙武曾苦谏吴王,但吴王不听。伍子胥也因擒楚昭王不得,于是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其杀父灭族之仇。由于吴国君臣贪恋楚国宫室、妻妾与财帛,久而不归;而楚臣中却无一愿降吴者,数月之后,吴楚之间的形势完全逆转。
第二年夏天,越国军队乘吴军滞留楚地、国内空虚之际,举兵侵入吴境。楚大夫申包胥也向秦国求来援军三万余人救楚,并会同逃到楚国各地的大臣所发动之兵马,大败吴王弟夫概的军队,吴王弟夫概败后独自率部属回到吴国,却自称为吴王。阖庐听说国内有变,急撤兵东归,秦楚联军乘机反攻吴军,大败之,楚昭王重回都城郢。
吴王阖庐,一世英武,最后不能持高远,致功败垂成,足使后世读史者为之慨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