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月明如昼,景致优美。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折桂令·中秋》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良辰美景,让人读后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元代〕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一轮飞镜谁磨?”这句问得巧妙,把中秋的月亮比作一轮飞镜,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勾勒出月亮的圆润和明亮,更隐含了中秋赏月的传统寓意。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更是侧面反映了月光的皎洁,如同一面镜子照耀着天地,使得万物都沐浴在月光之下。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这里,“玉露泠泠”原指秋天的露水晶莹清凉,这里用来形容月光清凉,与银汉无波一起构造出一幅清冷幽寂的秋夜画面。与常夜相比,这晚的月光显得更为明亮,洒满了大地。 “桂影婆娑”描绘了中秋夜晚,月光下桂花树的影子摇曳多姿,形象生动。这一段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作者以“老子高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秋美景的赞叹之情。他借此机会向嫦娥发问:在这样的良宵美景之下,与其闷闷不乐,为何不痛痛快快地喝醉,尽享这美好的时光呢? 这首《折桂令·中秋》是张养浩笔下的一首佳作,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清风、桂影和美酒,展现了一幅良辰美景的美丽画卷。这首作品空灵悠远,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可谓是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把中秋之夜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妙。让我们通过张养浩的这首《折桂令·中秋》,一起感受中秋之夜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妙吧! 作者:千秋君,一位正在崛起的诗词博主,用文字绽放古韵墨香。拨开时光的雾霭,探寻诗意的宝藏。聆听古人的低语,掌舵传统文化的航程。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共享这场精神的盛宴吧! |
|
来自: 浪花2lqpq2chxd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