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谈中医药行业:传承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学发展

 名人百科网 2023-09-24

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9月9日,在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执行主席刘峻杰指出。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10月27日〜30日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的陕西省渭南市举行。

据了解,历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先后在广东深圳、江西抚州、河北邢台、山东日照、河南三门峡举行。据不完全统计,前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签约合作项目总投资额逾500亿元。

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刘峻杰在发言中指出,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振兴发展中医药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中医药还具有科学和文化两个核心属性,既是我国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

“中医药具有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五大资源优势,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何丕洁表示,“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蕴含了中华文化深邃的哲学智慧,“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指出,中医药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独到的生命观、健康观,具有“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治未病”等理念,拥有丰富多样的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尤其是中医药贴近生活,在饮食起居、身心调节、防病抗衰老以及疾病康复中特色鲜明;中医药药物治疗副作用小,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服务便捷收效快,也是优势所在。

许志仁表示,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诠释中医药内涵价值,增进中医药科学素养,促进中医药保护和传承,是中医药工作者的历史重托和时代使命。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表示,中医药文化对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有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中华中医药学会将积极发挥学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协助办好每一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为振兴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弘扬中医药文化

202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委曾发布《“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

《方案》提出,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趋于健全,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品牌活动、精品力作、传播平台,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左右,中医药海外传播半径不断延伸,中医药“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实。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弘扬中医药文化,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杨荣臣表示,希望中医药文化大会引领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掀起中医药文化传播高潮,大力营造振兴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注入创新活力。

杨荣臣建议要在三方面着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一是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建设方面,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包括中医药历史发展、核心理念价值、诊疗技术方法、健康养生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精神在内的内容体系;

二是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方面,既要发挥中医药文化大会活动的高关注度效应,也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优势,让中医药文化引人入胜且普遍可及;

三是要利用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体验馆等,构建多维文化矩阵,展示中医药文化精髓,实现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带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兴起。

助力银发产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形势日益严峻。

据《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0.8%。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医药大有可为。刘峻杰指出,中医药是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医药应对人口老龄化凸显价值,一是在于中医药具有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等健康养生文化,倡导日常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抗衰老和延缓衰老;二是在于中医药具有“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手段,在老年病、慢性病等预防、治疗和康复中作用独到;三是在于中医药的生态、人文资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提供了有益的环境文化条件。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医药发力健康养老,助力银发产业,就要在国家相关医养结合和养老政策指引下,积极探索创新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建立完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培养中医药医养结合专门人才,挖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健康养生方法,研究开发中医药医养结合技术设备,持续释放中医药的自身优势能量,全力助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刘峻杰表示。

据介绍,本届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等行业学会协会联合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刘峻杰表示,本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将着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致力于探索整合优化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希望通过本届大会的聚焦,在健康养老、医养结合领域的政策支持、服务能力、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新共识、取得新进展,推进打造中医药特色的银发产业。

(编辑:曹学平 校对:燕郁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