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通货膨胀率飙升以来,物价飞涨,想在德国超市买到性价比像以前那么高的零食、食材,可不容易了。 确实有些产品没有大涨价,但要么是重量减轻了,要么就是换了或减少了“昂贵”成分,你吃出来了吗? ![]() 苹果汽水中,省了5%的苹果汁 Aldi、Rewe等超市的“成本节约伎俩”——高品质的原料换成廉价原料! 因为当时葵花籽油(主要从乌克兰进口)紧缺,生产商不得不临时换用棕榈油,比如用于炸薯条。 “这在一开始是个应急解决方案,但有些商家却将此作为常态了。”专家Sabine Hübner表示。 在德国,高品质的葵花籽油现在已供应充足,但部分产品仍然使用棕榈油。而且,有的在包装上并未明示。 ![]() 雀巢麦片,棕榈油替代了葵花籽油,雀巢打算2023年底才换回葵花籽油 食物成分更换,顾客成了“受害者”! 这也是原材料紧缺时的一个遗留问题。 由于当时临时更换原材料,却无新包装可用,企业获得了豁免规定,因此包装上只需添一条说明就足够了。 “Enthält Palmfett statt Sonnenblumenöl” (含有棕榈油而非葵花籽油)。 然而,很多消费者都没有注意到。 ![]() Penny超市的菠菜奶油酱,少了21%的菠菜,多了10%的水 成分的更换也会影响营养价值。 棕榈油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不健康,相比之下,葵花籽油更加健康。 但受“原材料更换”影响的不只是薯条。 Aldi 和 Penny 超市:同样的价格,更少的杏仁。 ![]() Aldi 巧克力,原本含有45%的优质杏仁泥,现在只有38% 汉堡消费者协会今年已经整理一份记录了一些产品,高品质的成分被廉价成分替代了。即使原材料不再紧缺,即使原材料价格回落,超市的价格一直保持不变: ![]() ![]() Arla 黄油,其中黄油和葵花籽油成分减少,添加了水 德国超市有多少产品存在“隐性”涨价?无人知晓! 消费者协会几乎无法回答“更换原材料式的涨价”到底有多大规模。 因为消费者更多投诉的主要是“包装缩水”的问题。 当然了,用更便宜的成分“隐性提价”基本上是很难发现的。 然而,如果顾客发现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分发生了变化,那么应该提出投诉。 ![]() Aldi Nord超市的咖啡,优质阿拉伯咖啡豆成分比重不明 顾客可以自己向公司提出投诉,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提出投诉,后者将对此进行调查并公开揭露“伎俩”。 因为据消费者协会称:制造商经常以所谓的“顾客需求angebliche Kundenwünsche”为理由改变成分。 ![]() Brunch酱,之前有72%的奶油,现在只有66%,由更多脱脂酸奶替代 (来源:德媒ruhr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