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信息科技学科谈高效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丁玉海工作室 2023-09-25 发布于河北
本期论文简介
     本期论文示范出自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龙北小学的刘书花老师。刘老师就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展开合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促进信息科技这一学科教学能快速适应时间发展的需求。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究的课题,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方法合适,我们的课堂就能高效。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刘老师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对高效课堂内涵、原则、实施展开深刻思考和探索。


                

基于信息科技学科谈高效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刘书花涉县龙北小学河北邯郸056400

[摘要]2022年国家教育部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这一要求的提出使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方向更加明朗和清晰,即信息科技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性教学,教师能够大胆对课堂进行改良和优化,从而促使整个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下面,我就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展开合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促进信息科技这一学科教学能快速适应时间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科技;有效教学;原则;策略
   前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健康成长[1]。因此,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要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一目标,进行高效教学呢?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建议。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究的课题,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方法合适,我们的课堂就能高效。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本期论文简介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投入少,收效高[2]。其本质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双向交往是否激发了愉悦。
   二、高效课堂教学原则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一)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传递人类的文明,更重要地关注对人性的教育。常言说得好,一人性,百人百性,每个人脾气秉性差距很大,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这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和担当。
  (二)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许多老师把这种能力狭隘地定位在知识能力上,而忽略了教学主体“学生”本身的学习需求和精神成长,因此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
  (三)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看似对所有学生很公平,但是却忽略了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优势学生的光芒会被无情斩断,弱势学生因为处处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而丧失信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和进步,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四)由注重课堂环节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效课堂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学情,以学情定教学设计,教学中要采用一班一案、一班一策,一生一方的教学原则,才能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预习先行,先学后教
  首先我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确定适切的目标,明确思路,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第二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微课,利用网络平台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自学出现的疑问点,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聚焦,目标也更加明确。
  (二)教学从学情调研开始
  高效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但是高效的备课一定是基于学情调研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任何脱离实际的教学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最后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让学生制作电子板报,由于没有经过学情调研,受电脑设备和网络因素影响,完成作业的学生寥寥无几,而经过我对教学设计调整:让学生看视频谈收获,最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对于自学中产生的疑问,整体性的问题我采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集中演示,个性化的问题采用兵教兵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满足优生的成功愉悦感,学困生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采用小组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交流学习,小组可制作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3],最后由全班同学依据评价量规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又增进了班级凝聚力。
  (四)注重知识梳理,归纳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课程编排上,以课为单位,知识编排和逻辑相对比较独立,因此,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把相同知识体系的课放在一起,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让学习更系统,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有始有终,容易理解。
  (五)课后作业设计要具有延展性
  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关键所在[3]。基于此,我把课后作业当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起点,让学生结合课内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应用场景,学会知识迁移。例如,在学习了引导线动画制作原理之后,我让学生制作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滚动的小球等。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有限的课堂之内,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更广阔的云端。
  综上所述,基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高效课堂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配合下,对“学、展、点、练、评”五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只要不忘我们的教育初心,牢记担负的使命,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国惠.《浅议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M].2022.8.
[2]于桂花、韩贤志.《信息技术助力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2021.12.[3]黄彬权.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J].2019.5

 



论文:刘书花

编辑:李   银

审核:付鑫鑫

监制:丁玉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