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虫皮炎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9-25
毛虫的毒毛或毒刺进入皮肤后,其毒液引起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常见致病毛虫有桑毛虫、松毛虫和刺毛虫。
毛虫的毒毛极易脱落,随风飘到人体表或晾晒的衣物上,进入皮肤后,毒液的原发刺激作用导致发病。
根据发病季节、流行地区、皮损分布特点、自觉症状及查到毒毛可以确诊。

表现
好发于夏秋季,干燥、大风季节易流行,户外活动、树荫下纳凉者易患病。先有剧痒,继之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样损害,中央常有一针尖大小的黑色或深红色刺痕,数个、数十个,数百个不等。
好发于颈、肩、上胸部及四肢屈侧,皮损常成批出现;剧痒,可出现恶心、呕吐及关节炎。
病程1周左右,如反复接触毒毛或经常搔抓,可长达2~3周。毒毛进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如处理不当可致失明。

检查
用透明胶带紧贴于皮损表面,再将胶带放在滴有二甲苯的载玻片上镜检,可找到毒毛;用立体显微镜在皮损部位常可见刺入或横卧于皮沟中的毒毛。

防治
采用药物喷洒或生物防治消灭毛虫及其成蛾;
有毛虫环境作业不位于下风方向,尽可能穿戴防护衣帽。
发病后应尽可能去除毒毛,止痒、消炎,防止继发感染。
氧化锌橡皮膏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皮损部位可粘除毒毛。
接触松毛虫及其污染物后,立即用肥皂、草木灰等碱性水擦洗。局部外用止痒、保护性药物,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及糖皮质激素霜。
皮损泛发剧痒者可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内服糖皮质激素。松毛虫所致骨关节炎应以消炎止痛、防止关节残废为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