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要么醒,要么醉,装醉装醒,都是装,不是实在的东西。 当然,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形势,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但是,对于自身,你真的需要清醒地活着,然后才能在必要的时候,装醉,装睡。 屈原说: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人,活得清醒,实属不易,一直清醒,更不容易。 为人处事上,选择醒或醉,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醒着独处,醉着相处 对于一些事情的是非对错,我们自己清醒就可以了,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我们要醉着,糊涂着对待。 因为改变自己是神人,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陶渊明说: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会是纯粹的,越是到最后,就越需要一定的相关利益来维持。 正所谓亲父子,明算账,再亲密的关系,也有彼此相互需要的东西,这段关系才能走得长久。 因此,很多时候,懂得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保持距离,哪怕对于普通的关系,也要懂得需要糊涂。 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缠,也才能真正让大家可以过得更加的从容、惬意。 清醒虽然在有的时候,会倍感痛苦,可痛苦过后,则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成长。 同样,醉着有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能、无用,但这样确实能为自己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和纠缠。 人生的智慧便是,该醒的时候,选择清醒,该醉的时候,选择醉着。 人生,就是需要做到三分醉,七分醒。 独处的时候,清醒,合群的时候,半醉。 如此,半醉半醒,方为境界。 半醉半醒 人,为什么要学到半醉半醒? 全醒,你会觉得自己过得很累,总是容易带着伤,不肯放过自己,也不愿放过别人。 全醉,那就无疑是在沉沦自己,也是在浪费生命,不知道何处是归宿,只是一味地在消磨自己。 全醒,是一种痛苦,全醉,则是一种无知。最终,都可能变得无能,毫无希望。 其实,学会半醉半醒,就是尽量地让自己带着一种从容的、松弛的状态来面对生活。 钟嗣成说: “人生何时醒?人生何时醉?醉醉与醒醒,谁能知其味?” 人生,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深。 经历了生活的渺茫和无望,经过了岁月的打磨之后,开始变得释怀,变得淡定,变得不再勉强、强求自己。 当苏东坡活出一种半醉半醒的状态时,为人开始变得洒脱,也变得富有智慧来,于是他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正是做到了半醉半醒,于是苏东坡才真正做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人生的无常,以及对于遗憾,不再为难自己,而是懂得放过自己。 然后,带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从容地面对着一切。 人生,既醉也醒 释怀人生,松弛生活,在于可以随时醒,也在于随时可以醉。 醒的时候,是人生,醉的时候,也是人生。 半醒不醉,半醉不醒,也是一种智慧。 因为似醉似醒之间,才不至于活得那么累,那么苦。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了,这个世界就会善待你。 自己要学会善待自己,所以就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外界里。 悟透人生,感受生活,既醉着,也醒着,拿得起,也放得下,潇潇洒洒,从容自信。 如此,人生,活得就得以舒坦,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