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主要为腰部、胸部、背部,局部皮肤灼热、疼痛难忍,皮疹初发时为红斑,随后出现群集性粟粒状、绿豆大小的丘疹,迅速变成疱壁紧张、周围红晕的水疱。西医通常以抗病毒、止痛、防止继发感染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解毒止痛。 方法:挖出韭菜地里的蚯蚓,放入冷水中让其游动2小时左右,以便排出腹中泥土,然后洗净捞出,放于清洁的容器内,蚯蚓上撒白糖,待蚯蚓全部溶化后,将蚯蚓液涂抹于患处,立刻有清凉止痛的感觉,十分解压,每天涂敷5次-6次,一般10天左右丘疹、疱疹,干涸结痂脱落。 蚯蚓,性寒,味咸,有清肝、熄风、镇痉、解毒、定喘、通络、利水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用韭菜地蚯蚓捣烂,凉水调匀,涂敷,对口疮、疮毒、咽喉肿痛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搭配上白糖,能使创面微生物脱水,不仅对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收敛止痛的作用。此方法适用于腰、胸、背部带状疱疹。按照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需要3周左右才能治愈。而同时用此法,一般10天左右即可康复。 |
|
来自: HAIP43 > 《314骨科和带状疱疹及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