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有三套豪宅的妈妈后悔,不该“投资”A娃?

 ADHD家长会 2023-09-25 发布于安徽

公众号又改版了,很多读者反馈收不到ADHD家长会的文章了,大家可以【星标

很久没有和这位读者交流了,印象中第一次交流还是她孩子上初二时期,妈妈咨询孩子ADHD问题,说大概率考不上高中,想送孩子出国读书,又担心生活能力差。

当时记得给她的建议尝试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放下焦虑,妈妈坦诚告诉我家里经济条件很好,房子都有好几套,可是孩子学习却无法提高,补课收效甚微,因为不配合老师,有的老师教几次就不愿意教了。我建议妈妈自己教,可是妈妈工作太忙,孩子爸爸更忙,抽不出多少时间辅导孩子学习,爷爷奶奶很溺爱孙子,经常袒护。

这次和妈妈交流,孩子开学已经高三了,在一所私立学校,成绩还是一般,想考上本科基本不可能。妈妈觉得自己的人生最大遗憾就是孩子,一直不遗余力投资孩子学习,提供的都是最优质资源,回报却如此失落, 妈妈只是希望孩子能上个公立高中,只是希望孩子能上个普通本科,但却难以如愿。

这位妈妈质疑自己这么多年育儿,是最失败的投资,家有A娃不管不问也许会更好,理由如下:

自己身在上海,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顶级专家为孩子诊断开方;我家住在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旁,教育氛围一流;我和孩子爸爸都是985大学毕业,智商也没问题。我觉得孩子即便是ADHD,也不至于这么差吧?为了这个孩子,不知道在夜里留了多少泪,在人前谈到孩子也是故作轻松,内心焦虑。

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作为A娃家长,教育孩子比别人费劲,投入成本也更多,但预期目标不能如愿,以至于很多A娃家长在孩子确诊后,或者被孩子长久对抗后就想着放弃教育。然而这样,并不利于A娃成长,因为ADHD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自愈了,就像一个孩子得了近视,成年后也是近视,除非手术,ADHD目前无法手术解决。然而ADHD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治疗和行为纠正是有必要,有意义的。

对于A娃的教育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孩子中考和高考不应该作为回报目标,因为普娃也一样会考不好,考不上,妈妈所列举的家庭优势也并不能和孩子学习完全挂钩,因为一个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有很多因素决定,性格,智力,方法,情绪,家庭,学校等等都有关联。

这位妈妈觉得孩子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匹配一个好的成绩,说实话,这个烦恼的根源在于无法接纳孩子的平凡,现实问题是孩子即便如愿考上了一流大学,也未必能超越父母所取得的成就,这个不用假设,看看您身边上海高校的毕业生们,他们生活就无忧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您的孩子并不会因为考不上好大学而影响生活质量,ADHD才是困扰他生活的难题。

我不同意这位妈妈说治疗和教育没有意义的观点,一个A娃能坚持上到高三了,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了,A娃中途辍学也很常见,另外孩子通过规范治疗,有些行为习惯也得到纠正,妈妈说孩子的卫生习惯比初中好,冲动性也有所控制,和同学交往矛盾减少。这些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妈妈不必纠结孩子能不能考上什么大学,应该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投资孩子的“爱好”也许比“文化课”更有“回报”。

家有A娃,在治疗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改变教育的态度和理念,不要设置太高的目标,既然已经尽力而为,那就无需焦虑遗憾,越早接纳孩子,对于孩子的改变也越有成效,这一点,是很多过来人的切身体会,在小学阶段突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到了中学阶段并不是学习成长的问题,面临的更多困难体现在情绪控制以及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的好的学习方法,难以应对中学复杂繁多的课程,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情绪变差的恶性循环,这时家长的关注点如果仍然停留在注意力问题本身,不去改变教育态度和执念,势必会和孩子更加水火不容。

和这位妈妈交流了很久,这位妈妈说缓解了很多焦虑情绪,但对于孩子的接纳并不是口头说说这么容易,作为母亲,更多的考虑也许不是孩子的生存,是未来社会价值的实现,但生存是基本保证,以后孩子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A娃的可塑性很大,他们走上社会,不好也不坏,会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